首頁 > 健康生活 > 情感 >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來源:時髦谷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歐豪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實在是好看,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1

《長津湖》裏,梅生是上海人,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還會說英語,但是上了戰場就變成了老兵,展現了過人的軍事素養。不過,很多人也好奇,《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朱亞文飾演的梅生,是七連指導員,也是整個七連最有文化的人,他還說自己已經學了兩年的英文,爲他後期在戰場上用英文聲東擊西殲敵埋下伏筆。

在出發戰場前梅生原本已經退伍回到上海家中,可是卻騎了十幾個小時的自行車趕到了戰友身邊。相比其他戰士的大包小包,梅生就拎了一個體現的小皮箱子,裝着筆記本、女兒的照片等物件,一看就是個體面人。

演員朱亞文曬出梅生的箱子,裏面整齊碼放着勳章、證書、日記本、書籍、女兒照片等等。爲了保衛國家和人民不遠萬里的從上海來到前線的.梅生,箱子裏裝着的,是他半生的榮譽和一生的牽掛。

精緻的道具豐滿了梅生屢立戰功、富有學識、疼惜家人的形象,梅生找女兒照片的時候,觀衆都看哭了。

梅生這個角色真的就是慢慢戳你的心的,從一開始明明已經準備退伍回家回到戰場,到對女兒照片重視的那幾段,到後來的戰場衝鋒陷陣。

梅生的戲份總的來說好像也不是特別多,但是每一場都讓人印象深刻,有家國情懷,戰鬥也有勇有謀。

《長津湖》是由三個導演拍攝的,三位風格各異的名導,在這部電影中各展所長,有的描繪了緊張激烈的雙方對決場面,而有的則刻畫了細緻感人的人物情節。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其中陳凱歌導演主要指導電影中的文戲部分,從前半段較多場的文戲中,蘊含了導演細膩的情節刻畫,從而收穫了諸多好評。

《長津湖》中,吳京飾演七連隊長伍千里,他既是經驗豐富、久經沙場的老兵,同時也是家庭裏的哥哥,在爲國奮戰的同時,還要保護自己的弟弟伍萬里。

易烊千璽飾演的則是新兵伍萬里,他剛到戰場時經驗不足,還在第一次看到屍體時嚇得魂不守舍,可是在戰爭的磨練中,他逐漸變得成熟起來,還發揮了自己“神投手”的才能。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2

薩沙談電影《長津湖》真實歷史背景:此戰獲勝很艱難付出很大代價

羣裏反覆有人問我這個問題,薩沙今天就簡單說一下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一次關鍵戰役,作戰主要發生在東線的長津水庫一線。

就戰略上來說,此戰志願軍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他們採用誘敵深入的戰略,引誘東線美軍孤軍深入後全面攻擊,將其重創。

這迫使東線美軍完全停止對朝鮮的攻勢,無力招架志願軍的全面進攻,被迫從海上撤出朝鮮。

在西線聯合國軍全線敗退到漢城的同時,東線聯合國軍也完全瓦解。

第二次戰役的勝利保證基本收復朝鮮,也爲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打到37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長津湖梅生箱子裏裝了什麼 第2張
  

長津湖戰役可以說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打得最好的幾個戰役之一,無數文章已經說過了。

薩沙不想多說,這次簡單講一講。

第二次戰役包括長津湖戰役聯合國軍的失敗,根本上在於麥克阿瑟的輕敵冒進。

麥克阿瑟可能是在日本做太上皇時間太久了,在整個朝鮮戰爭中都是飄飄然。

他的仁川登陸過於成功,收復了韓國全境,還幾乎瓦解了朝鮮人民軍。可以說,就仁川登陸本身來說,是歷史上最爲經典的登陸戰之一。

麥克阿瑟認爲朝鮮戰爭已經必勝,根本聽不進任何的反對意見。

美軍情報部門早已認爲大量解放軍已經進入朝鮮,麥克阿瑟仍然充耳不聞,認爲沒有海空軍的農民軍隊,不可能同美軍抗衡。

美軍畢竟是消滅日本聯合艦隊和德國裝甲兵團的軍隊,區區穿草鞋的中國人又怎麼是對手。

如果連蘇聯人都對同美軍開戰噤若寒蟬,千方百計加以迴避,中國人更不可能自尋死路。

哪怕中國人已經發動了一次戰役,打垮了南韓軍隊以及在雲山重創了第1騎兵師第8騎兵團,麥克阿瑟仍然堅信自己的觀念。

他認爲中國只是爲了面子纔出兵的,規模並不大,還很快撤退了。中國人最多是希望控制朝鮮北部靠近國境線的地區,以便於金日成維持他的流亡政府。

下一步,美軍只需要進行一次大規模攻勢,將朝鮮人民軍殘部和中國人趕到中國境內去,就可以獲得輝煌的勝利。

在第二次戰役爆發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些高級軍官對麥克阿瑟提出了忠告。他們認爲最合適的方案是兵力薄弱的美軍暫停前進。

在清川江一線建立防線,保證奪取大半個朝鮮以及防止中國人全面反擊和可怕的寒冬。等到冬天最冷的時候過去和增援主力趕到以後,美軍再穩步推進,徹底控制整個朝鮮半島。

麥克阿瑟的名氣實在太大,這些高級軍官在他的面前,就像乖孩子遇到鎮上的惡霸那樣。在麥克阿瑟對這個計劃不屑一顧時,這些軍官沒有人敢於爭論幾句。

可以這麼說,麥克阿瑟的輕敵是前三次戰役美軍慘敗的根本原因。

在第二次戰役爆發之前,麥克阿瑟的輕敵可以在任何角度看出來。

以東線的美軍來說,陸戰一師2個團在北方的柳潭裏,師部和補給中心的3個營則在中部的下碣隅裏,南方的古土裏有1個營,該師最南端的1個營駐守在真興裏,完全是一字長蛇陣。

從真興裏到古土裏的距離是20公里,從古土裏到下碣隅裏15公里,從下碣隅裏到柳潭裏21公里,南北相距高達近60公里。

更要命的是,從真興裏到柳潭裏這一路,幾乎只有一條山間公路可以通行。

這條山間公路彎彎曲曲,大多數地方僅能容納一輛卡車。即便和平時期大部隊在這裏行軍也是極爲不便,更別說戰爭時期遭遇炮火封鎖後會怎麼樣!

陸戰一師兵力如此分散,是犯了兵家大忌。更重要的是,美軍重裝部隊的行軍必須依賴這條簡易公路,不代表志願軍也是如此。

山間還有很多小路可以通行,志願軍和他們的騾馬都可以暢通無阻,只是不可能通過卡車和重武器而已。

總之,美軍在長津湖一線的胡亂部署,爲自己被殲滅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有意思的是,如此荒唐的部署,還是師長史密斯同麥克阿瑟代言人,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據理力爭的結果。按照阿爾蒙德的要求,陸戰一師應該向北深入的更遠,兵力更爲分散。

史密斯認爲要停止前進被否決了,認爲必須提供更多的援軍被否決了,甚至還出現過有趣的一幕。

在戰前兩人的一次交談中,史密斯要求在陸戰一師的補給中心下碣隅裏,修建一個簡易機場,以便於將來撤退傷員。阿爾蒙德驚訝地反問:你說什麼傷員?

阿爾蒙德和麥克阿瑟根本不認爲,美軍一直打到鴨綠江,會出現大量的傷員。

此時的戰場局勢是,陸戰一師主力以及第7步兵師第31團戰鬥羣共2萬人,擺了個一字長蛇陣,各部分散在長達六七十公里的山間,僅有一條公路可以維護補給線和部隊進退。

今天看來,這種部署極爲愚蠢甚至荒唐,想不失敗都難。

爲了對付這2萬人,志願軍調動了精銳的第9兵團3個主力軍。這3個軍都是華野的主力部隊,爲大名鼎鼎的一縱、八縱和九縱。這3個主力軍齊裝滿員,每個軍都有5萬人,總兵力高達15萬。

也就是說,我軍兵力上有7倍優勢。

此戰有戰略上的絕對優勢,志願軍還可以對茫然無知的敵人發動奇襲。

更重要的是,這種高速穿插到敵後切斷敵人補給,隨後利用山地複雜地形四面八方的殲滅戰,是我軍從紅軍時代開始最擅長的戰術,也是最大的殺手鐗。

用這種戰術,這二十年來,紅軍乃至解放軍也不知道吃掉了多少強敵。

就美軍來說,僅僅被切斷山間補給線以及沒有援軍這兩項,即便志願軍不發動進攻,恐怕他們也要主動向興南港方向撤退了。

此戰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上,志願軍都佔有很大的'優勢。

11月27日,志願軍開始向陸戰一師發動全面進攻,長津湖戰役打響。

此戰一直打到12月11日,陸戰一師花費長達半個月時間,完成了從長津湖地區的突圍撤退成功,同興南港的陸軍第3師靠攏。

薩沙手中一份資料顯示,陸戰一師陣亡718人、失蹤192人、戰鬥負傷3504人,合計戰鬥減員4418人。

另外,該師還有7313人的非戰鬥減員,傷亡減員總數爲1萬1731人。

不過,這7313人大部分輕度凍傷以及腸胃炎(嚴寒期間吃冰冷食物出現的普遍疾病),其中三分之二在戰役結束之前歸隊。

另外還有第7步兵師第31團戰鬥羣3100多人,其中只有1000人歸隊,其中只有384人沒有受傷或者凍傷,傷亡減員總數爲2700人。

兩者相加,長津湖戰役美軍傷亡減員爲1萬4000人左右,其中戰鬥傷亡爲6000多人,非戰鬥減員高達7000多人。

有人說,美軍只有2萬多人,怎麼會損失1萬4000人這麼多?

關鍵就在於非戰鬥減員的7000多人中,還有三分之二可以堅持戰鬥。

所以,美軍不能戰鬥的官兵爲八九千人,相對2萬多人來說是傷亡近半了,卻仍能保持一定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美軍依靠強大的空中優勢,在下碣隅裏利用飛機運走了4500名比較嚴重的傷員。不能戰鬥的傷兵被直接空運走了,不影響美軍後來的撤退工作。

官方公佈的志願軍傷亡減員爲,4萬8156人。

而著名軍史研究專家雙石的《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中共黨史出版社)的數字爲: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凍死1000人,凍傷嚴重而不治3000人,合計52156人。

總體來說,兩個數字相差不大,基本都是5萬人左右。

然而志願軍非戰鬥減員的嚴重程度,要高於美軍。

兩軍同樣遭遇了極端惡劣的嚴寒天氣,但美軍的防寒衣服和設備相對齊全,防寒經驗比較多,醫療和藥物也比較充足。

最早進入朝鮮的第9兵團第20軍,官兵連棉帽、手套、棉鞋都沒有配齊。如果有着完整防寒裝備的美軍尚且有一批人被凍掉了腳趾、手指和耳朵,第20軍官兵的凍傷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美軍並沒有出現成建制,也就是整排整連凍死在陣地上的情況,但志願軍是有的,還不止一支部隊。

一個數據是:第9兵團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其中嚴重凍傷達22%,嚴重凍傷比率爲凍傷總數的68%。也就是說,三分之二以上的凍傷者,根本就失去了戰鬥力。

說來說去,兩軍減員總數比率爲1:4到1:5。

至於長津湖戰役本身,就是志願軍全力阻擊和圍殲美軍,而美軍全力突圍撤退,過程就這麼簡單。

最終美軍付出減員傷亡近半的代價,撤退成功。

我軍也付出傷亡減員三分之一的代價,雖大體實現了戰役目的,迫使東線美軍崩潰,遺憾的是沒有全殲美軍。

此戰中,我們還能看出一些問題。

上面也說了,這是我軍最擅長的一種作戰模式,我軍又有戰略上的絕對優勢,兵力上是15萬對2萬多人,仍然無法全殲陸戰一師。

要知道,陸戰一師完全是孤立無援的,只能依靠自己突圍撤退。

在實戰中,尤其是在補給相對充足時,陸戰一師體現了步兵火力的優勢以及絕對的制空權。

防禦時的美軍火力強大,陣地修建得頗有水平,部署大量重武器作爲防禦核心。

這種情況下,缺乏長身管火炮的志願軍,不要說吃掉一個團,就算吃掉一個營也有很大困難。曾有美軍一個連面對數倍我軍進攻,堅守陣地數日,最終還能夠突圍的。

而美軍突圍時,往往以坦克等重武器爲先鋒,使用大量火炮配合空軍轟擊我軍的阻擊陣地。

攻打志願軍防禦的戰略要地東山時,美軍曾在一小時發射6000發炮彈。要知道,這還是在陸戰一師缺乏補給的情況下,仍然能維持如此猛烈的炮擊。

在這種重火力轟擊下,阻擊的志願軍往往傷亡慘重,又缺乏打坦克的武器,有地形優勢也難以擋住敵人突圍。

尤其這個火海戰術的問題,就非常嚴重。我軍有兵力優勢,在重點攻擊的地區至少可以投入數倍兵力反覆衝擊。志願軍英勇頑強,前仆後繼,甚至不惜和敵人同歸於盡,終究是血肉之軀。

面對敵人強大的火網,缺乏足夠攻堅火炮、僅僅依靠輕步兵在迫擊炮配合下衝擊,往往無能爲力,還會傷亡慘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