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來源:時髦谷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24節氣是我國古代人計算時令變化的,一種十分獨特的歷法。早在春秋時期,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下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1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分別代表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1、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2、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3、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5、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6、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7、立夏:夏季的開始。

8、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9、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11、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12、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13、立秋:秋季的開始。

14、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15、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16、秋分:晝夜平分。

17、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18、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開始。

20、小雪:開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23、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2

二十四節氣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法知識,不知道的人不多。她是我國古代人計算時令變化的,一種十分獨特的歷法。二十四節氣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氣候,把每年進行等分,每個節氣15天左右。告訴人們以歲時順序,教民耕作,不誤農時。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和含義如下:

1、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2、 雨水: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3、 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爲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4、 春分: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爲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 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6、 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7、 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8、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 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裏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10、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爲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第2張

11、 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12、 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13、 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爲秋季的開始,預示着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14、 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這時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15、 白露:天氣轉爲涼爽,晝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 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17、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18、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19、 立冬:爲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20、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爲冷氣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21、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22、 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23、 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24、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着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冷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3

二十四節氣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24節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和氣象學的特殊創造,是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反映了地球上的四季變化、天氣冷暖、降水狀況、物候徵兆等自然現象。

幾千年來,節氣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曾經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

有些節氣還有着動人的故事。例如清明節就與晉文公重耳有關。晉文公幼年時歷盡了艱難,爲逃避後母的殘害,他在外流亡了整整19年,幾度陷入絕境。有一次絕糧時,有個跟他流亡的大臣名叫介子推,曾忍痛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大塊肉來讓重耳充飢,從而渡過了難關。可後來重耳回國當了國君,在分賞有功之臣時,卻偏偏把“割股奉君”的介子推遺忘了!

二十四節氣的分別含義簡介 第3張

介子推對於不公正的待遇並不論爭,而是不聲不響地領着老母親離開了京城,跑到了今山西省境內的綿上山中隱居起來。不久,晉文公想起了介子推之功,但卻不知他的蹤影。他大爲懊喪,連聲嘆道:“此乃寡人之過也。”經過幾個月的查訪才得知介子推的下落,於是晉文公親自跑到了綿上山。

然而綿上山山高林密,晉文公找了很久仍然茫無頭緒。介子推始終不肯出山。正在晉文公爲難之際,有人出了個餿主意,說如果主公放火燒山,一向孝順母親的介子推一定會爲母親安全而出山來……於是,一場大火遍山燒起,三天三夜也不見母子倆出來。後來才發現母子倆抱成一團,已被燒死於一棵大柳樹下!

晉文公後悔不迭,悲哀萬分。爲了紀念這位有功之臣,他把綿上山改名爲“介山”,並下令一個月內(後改爲三天)不得舉火爲炊,所有人都只能吃冷的食品。所以,又稱舉火那天(農曆三月初五)爲“寒食節”,後來逐漸演變爲清明節,成爲二十四節氣之一。直到今天,清明節仍是我國人民祭祖掃墓、懷念先輩的重要傳統節日。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