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在生活當中,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或多或少了解過成都,外地人一提起成都就會提麻將二字,彷彿麻將一詞成了成都這座城市的代名詞,下面小編整理了老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1

1、端午的糉子春節包

過年的糉子,多爲肉糉子。剛做好的臘肉,是糉子裏的明星。將糯米用水泡透,配以煮至即將透心的紅豆和切成顆粒的半肥瘦的臘肉,拌入鹽和花椒麪即可。

2、走人戶

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年節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況。都要到親戚家串門探望,稱爲走人戶。屆時,一般要帶上豬蹄、很多自己捨不得買的禮物、好酒等禮物,穿上平時捨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買酒,熱情款待。

2、“人日”草堂祭杜甫

“人日”(正月初七)遊草堂的習俗,起源於唐代。”每年的“人日”便成爲成都人遊覽草堂,緬懷詩聖杜甫的特定日子。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3、正月十五戀人“偷青”

根據成都傳統習俗,小夥子喜歡上了鄰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裏偷摘幾把青菜以表達愛意。而姑娘發現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後,便知道有小夥子戀上了自己,心中便會充滿喜悅和憧憬。

4、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着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5、送節禮

漢族交際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凡遇春節、端午、中秋等重大節日,嫁出去的女兒攜女婿,分家另過的兒子攜媳婦,帶上禮物回家拜望父母。親朋好友之間也在上述節日期間互相拜節送禮。該習俗現仍流行,只是所送禮物隨時代發展已有變化。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2

穿新衣“遊喜神方”

大年初一,成都人開始“走人戶”了,親朋好友互相串門,人們互相設宴款待。更多的花樣在遊玩上,初一開始,人們扶老攜幼穿新衣走“遊喜神方”,這是老成都人的一種民俗,已有近兩百年曆史。在傳統文化中,財神與喜神是連在一起的,所謂“喜神”,是指帶給人們吉利、歡喜、智慧的神祇,“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處。

大廟會集納成都民間絕活

人們遊喜神方最喜歡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廟會最熱鬧的地方。廟會既是宗教儀式,又是集市。變臉、吐火、滾燈、手影戲、木偶戲等川劇絕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畫、剪紙等各式民間絕活都能在廟會上看到;

滾鐵環,抽陀螺,坐雞公車,拉提簧、響簧……往往幾臺戲同時演出,曲藝演唱、雜技魔術、跑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應有盡有;商賈雲集,三教九流紛至,百種小吃、賞百般武藝、玩百項遊戲,民族、民俗、傳統、現代、鄉村、城市諸種文化形式複合於一體。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第2張

遊杜甫草堂

初七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獨特的風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過;到了初八初九夜裏,各寺廟、會館、街坊點起“天燈”;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鬧熱。

正月十五戀人“偷青”

近年來,QQ農場的“偷菜”遊戲風靡全國。然而在成都,清末以來就流行這樣一種現實版的偷菜遊戲,名曰“偷青”。根據成都傳統習俗,小夥子喜歡上了鄰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裏偷摘幾把青菜以表達愛意。而姑娘發現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後,便知道有小夥子戀上了自己,心中便會充滿喜悅和憧憬。

小夥子把“偷”回的菜交給媽媽並告訴是誰家的,媽媽如果也滿意這個“未來兒媳婦”,就會用這些青菜煮上一碗陽春麪讓兒子吃下,以求兒子好運長青、心想事成。年後,男方父母便會託媒人上姑娘家去說媒提親。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3

魚市:

成都不是水城,水產品種甚少。但有錦江和解玉溪,所以老成都人不愁沒有魚吃。泥鰍黃鱔之類絕不像今天這麼貴重,一般人都吃得起。鯉魚鯽魚甚多,絲毫不稀罕。

除了走街串巷賣魚的,老成都還有南門大街、湖廣館街的魚市蝦市。拂曉之時,城內城周以捕魚蝦爲生的人便擁入魚市蝦市,一天的勞碌便開始了。但成都人的飲食習慣似乎重豬肉輕魚蝦。且不說一般市民善於在豬肉上變花樣,對魚的烹調相對簡單,就是川菜譜上也是如此。

竹器: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竹器也大多隻能在溼潤的南方使用,到了乾燥的北方就會爆裂散架。 即便是在成都,竹器和任何東西一樣,用久了也會壞。譬如竹椅的靠背坐墊破朽不堪了,竹凳的一隻腿瘸了,筲箕的邊張開了,竹籃烘籠的蔑條掉了,馬架子坐的竹條斷了。可以留着,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舊如新。

修竹器的帶着一捆竹子、蔑條和工具四方遊走,不愁找不到生意,因爲竹器在成都人的生活裏實在是太重要了。從吃飯用的筷子、買菜用的籃子到廚房裏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曬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掃地的掃把,無一不是竹。所以蘇東坡有名言:“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成都民俗文化有什麼 第3張

涼蓆:

隨着季節的變換,人們的需求也相應有所不同。冬天的圍爐取暖,夏夜的樹下納涼都極富情調。老成都的夏天,就有許多“出賣清涼”的職業,有的小孩專在茶館理髮鋪等公共場所爲人搖扇,充當別人的“電風扇”,有賣涼悠悠甜滋滋的冰粉涼水的……那時也有人瞅準了“售後服務”這一行,不過維修的不是家用電器,而是補扇子、補涼蓆之類。

老成都人睡的涼蓆是用竹蔑條編成的,人的肌膚緊貼竹子,竟是十二萬分的愜意。摩挲久了的舊涼蓆,光滑熨貼,最爲舒服,所以即使它用壞了,老成都人也捨不得扔,請那帶着蔑條沿街吆喝“補涼蓆”的重新修好,又可使用,花錢不多,何樂而不爲?

水桶:

老成都人家家戶戶離不得水桶。那時沒有自來水,得用水桶去井裏提水,到河邊挑水。老成都人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具都是耐用消費品,哪怕是鍋碗瓢盆,筷子刷把,幾十年不換,說不定還是傳家寶。水桶也不例外。

木桶漏水了,或散架了,斷然不會拿那木塊來當柴燒。若是小毛病可以自己動手修理,大毛病就讓專業箍桶匠來醫治。木桶用的年代久了,桶的內壁甚至還有一層滑滑的青苔。今天的桶已經由木桶到白鐵皮桶、鋁桶、搪瓷桶、塑料桶。都市裏木桶已幾近淘汰。桶的功能已轉變,絕少用來挑水。人們用桶裝洗淨的衣服,用桶裝米,還有用挺漂亮的塑料桶裝垃圾。

打草鞋:

鞋只是腳的保護性外套。老成都最便宜的鞋是草鞋。成都是糧倉,穀草麥草秧草蓆草甚多,打草鞋,蓋草房、編草帽、捆貨物、編草蓆的原料是不缺少的。鄉場上都有打草鞋賣的鋪子,而且許多人家都有打草鞋的技藝。這也算是就地取材了。在埃及也曾發現一隻用紙莎草編織的鞋子,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和老成都的草鞋異曲同工。

代客冒飯:

老成都服務行業的周到細緻頗有人情味,茶館裏賣香菸的可以論支賣,賣水人挑的是河心水,碗破了有人補,刀鈍了有人磨,屋漏了有人撿瓦,天冷了有人出賣溫暖,天熱了有人出賣清涼……麪館裏還有一項便民措施:代客冒飯。顧客帶碗冷飯,館子裏會用麪湯將飯冒得熱氣騰騰而不收分文。若是兜裏還有幾個小錢,也可以來碗素面肥腸煮涼粉什麼的做菜。

這種吃法,今天的人可能聞所未聞吧。這類瑣屑的營生之多,也說明老成都有許多缺乏生計的城市貪民。如今當然沒有這些行業存在的必要了,但那種人情味卻是不該消失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