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開始,長征系列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37年;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1

12月10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迎來第400次發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太空,衛星將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和新技術試驗驗證。執行本次任務的火箭與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研製。

12月10日8時1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從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一飛”至今,長征火箭51年間實施了我國92.1%的航天發射任務,先後將700餘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爲96.25%。在400次發射裏,前三個100次分別用時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從2019年3月10日至今,僅用了33個月。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龍樂豪看來,長征火箭的4個百次發射,可以概括爲從無到有100次、更高更遠200次、脫胎換骨300次、大國重器400次。

12月10日8時1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長征火箭高密度發射的背後,不僅是發射頻率的提升,也是發射能力的提升,更是航天科技勇攀高峯、自立自強的體現。”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說。

在最近的100次發射中,我國首個空間站核心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等“國之重器”均由長征火箭送入太空。

目前,正在服役的11個基本型長征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和不同類型航天器的能力,並能支撐無人深空探測。

在最近的100次發射中,還涌現出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成員,長征運載火箭家族不斷壯大,爲中國航天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可能。

據航天科技集團有關專家介紹,目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正在按計劃開展研製,將有力推動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木星探測、載人月球探測、首次火星採樣等航天重大工程開展。

未來,隨着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髮展,新老火箭將實現全面交替,火箭重複使用、落區控制、無人值守發射、多星部署等技術的突破,將使我國運載火箭技術水平再次實現新跨越。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2

“將火箭命名爲‘長征’,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12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一枚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呼嘯而起,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00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37年;第二個100次發射用時7年多;第三個100次發射用時4年多;第四個100次發射僅用了僅用2年零9個月。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專家龍樂豪看來,“長征火箭4個百次發射,可以概括爲從無到有100次,更高更遠200次,脫胎換骨300次,大國重器400次。”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2張

執行長征系列火箭第400次發射的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長征系列火箭成功率達96%”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至2007年6月1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鑫諾三號衛星,長征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歷經37年;2014年12月7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巴資源衛星,用了7年時間,長征火箭實現了第二個100次發射;2019年3月10日,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中星6C衛星,僅僅4年多的時間裏長征火箭實現了從200次發射向300次的跨越;2021年12月10日,長征四號乙發射實踐六號05組衛星任務圓滿完成,2年零九個月,長征火箭完成了第四個100發火箭的發射任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飛行次數正式刷新爲“400”。

龍樂豪指出,運載火箭作爲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太空探索舞臺的高度和大小。通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成功率達96%,尤其是近年來技術突飛猛進,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軌精度等方面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第四個100次發射期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均37次發射,打破中國航天紀錄。

在第四個100次發射中,長征火箭不僅創造了新的紀錄,還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實現了“探月夢”、“探火夢”、“空間站夢”。

在第四個100次發射期間,長征系列火箭成功完成多次重大航天任務,將我國首個空間站核心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等“國之重器”送入太空。

在第四個100次發射中,長五B、長七A、長八等新成員加入長征火箭家族,家族不斷壯大,支撐中華民族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向更遠的太空。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新百次發射期間,不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特別是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並日益走向發射舞臺中央,將爲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表示。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長征系列火箭。重型火箭計劃在2028年左右首飛“未來,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全面投入應用發射”龍樂豪對於長征火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龍樂豪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基於“模塊化、組合化、系列化”的設計理念,對中型運載火箭型譜進行了深化論證;同時,結合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論證情況,對面向未來的長征運載火箭型譜進行了更新完善。

載人登月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的研發成功,讓中國擁有了進行星際探測和大型空間站建設的能力,爲了開展載人登月任務和未來更多的探測任務,中國還需研發性能更強大的火箭。

新一代載人火箭在規劃中由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芯三級、逃逸塔及整流罩組成,全長約90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該火箭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結合長征五號、七號運載火箭的主要技術,通過利用成熟的動力和結構模塊進行優化組合。

澎湃新聞從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獲悉,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在2017年啓動了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方案論證工作,已完成多輪方案對比分析,該火箭瞄準國際先進技術趨勢,實現了技術更新換代,採用新型泵後襬高壓補燃發動機、高安全逃逸系統、輕質高強度新材料等先進技術。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3張

重型運載火箭是航天強國標誌之一。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副主任設計師劉秉介紹,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繼承長征二號F火箭高可靠、高安全的載人運載火箭的設計標準和設計基因,在故障檢測、自動化飛行,還有相關的冗餘設計方面,開展一系列的技術攻關。未來,支撐更大噸位的飛船進入太空,讓航天員進入太空,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適、更安全。除了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爲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深空探測等任務需要,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正抓總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正在研製中,預計將於2028年首飛。

今年2月,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介紹,未來我國將研製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以滿足走向更深遠太空的需求。目前,論證階段已基本完成,進入立項後續階段,重型火箭的研究工作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展開。

重型運載火箭的設想從2010年開始論證,2015年正式提出了重型運載火箭技術方案,現在整個方案還在不斷的細化優化中。據悉,重型火箭通過對助推器數量的調整,將構建系列火箭型譜,能將50噸至140噸的航天器送往近地軌道,也能將15噸至50噸的航天器送到奔月轉移軌道。

目前,重型運載火箭多項相關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國內首臺220噸級發動機樣機、國內首個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世界第一件採用整體鍛造技術的10米級鋁合金環件、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貯箱瓜瓣……

據悉,後續,新一代載人火箭還將用於未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中環月、繞月、登月等演示驗證及飛行任務,快速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未來還可以和重型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發利用,全面建設航天強國。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4張

重型火箭10米級貯箱瓜瓣樣件。高質量管理助高質量成功航天發射是高風險事業。在火箭發射過程中,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都不容有失,必須要把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第四個100次發射僅用了僅用2年零9個月,年均37次發射,那麼,如何在持續增長的高密度發射態勢下保成功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專家表示,可靠的產品質量是前提和基礎,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高度重視質量工作,是質量如生命。中國航天先後制定了“質量歸零雙五條”“質量管理72條”“質量管理28條”等一系列嚴格的質量管理規範,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具有中國航天特色的質量管理方法,已成爲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法寶。

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確定了由“精細”到“精益”再到“卓越”的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發佈“質量強企”行動計劃,實施“三個面向”質量分析和重大工程任務首飛獨立評估,創新一體化質量監督模式,建立運行航天產品質量問題信息管理系統,航天精細化質量管理進一步完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專家介紹說,面對長征火箭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航天科技集團加大能力建設的投入,補短板、鍛長板,解決了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六號甲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瓶頸,大幅提升了現役常規運載火箭的設計、分析、試驗驗證和生產能力,構建了完備的運載火箭研製生產能力體系。

一是堅持體系效能型建設。堅持以“世界一流視角考慮能力水平、國家視角考慮能力佈局、集團視角考慮資源配置、院廠所視角考慮建設內容”爲指導思想,加強頂層規劃,圍繞運載火箭全領域、全流程、全要素開展能力發展戰略和精細化管理體系研究,統籌多型號、多單位、多專業需求,研究形成運載火箭能力體系建設方案,爲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5張

爲什麼將火箭命名爲“長征”呢?設計之初,大家都在想給火箭起個什麼名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的同志們,有感於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征》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爲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提出建議並經上級領導批准,將火箭命名爲“長征”,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二是全面提升運載火箭可靠性保障能力。圍繞高密度發射任務背景下運載火箭可靠性提升,從質量可靠性問題入手,提出並系統論證了運載火箭可靠性工程體系。分析運載火箭在設計分析、試驗驗證、加工製造、總裝測試、發射飛行五個階段中存在的能力薄弱環節,確定了可靠性能力提升的重點方向,開展了運載火箭可靠性保障工程建設。通過運載火箭可靠性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了運載火箭現有可靠性設計、分析、試驗驗證等能力,進一步提升了運載火箭可靠性水平。三是有效突破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瓶頸。針對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難點,建立了覆蓋運載火箭研製全流程的數字化研發條件,具備了多學科協同設計和仿真驗證能力;建成了亞洲最大的低溫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檯,完善了大型結構靜力試驗、全箭模態試驗等大型綜合試驗能力;構建了運載火箭關鍵零部件生產和全箭總裝測試能力。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能力投入使用,實現了我國運載火箭研製能力從3.35米到5米直徑的跨躍,使我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四是全面提升運載火箭產能。堅持“小核心、大協作”,以高密度發射需求爲牽引,通過能力統籌、產業重組、結構調整,提升存量資源的效率效益,並突出優勢專業與核心能力,推動非核心業務社會化協作。圍繞發動機、貯箱、伺服機構等核心關鍵產品,廣泛採用先進技術,建成了以運載火箭貯箱、發動機、伺服機構、渦輪泵等產品爲代表的一批標準化、通用化生產線,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生產組織模式及先進工業製造的規模化轉型。

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盡艱辛,勝利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翻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60年多前,中國航天人踏上了一條同樣困難重重的“飛天路”,披荊斬棘,最終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升空,開啓了中國航天新紀元。未來,以“長征”命名的運載火箭將把中國航天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3

12月10日8時11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太空,衛星將用於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和新技術試驗驗證。

至此,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飛行次數正式刷新爲“40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龍樂豪表示,運載火箭作爲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太空探索舞臺的高度和大小。通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成功率達96%,尤其是近年來技術突飛猛進,在可靠性、成功率、入軌精度等方面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6張

四個“100”一次比一次快

從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開始,長征系列火箭實現第一個100次發射用時37年;第二個100次發射用時7年多;第三個100次發射用時4年多;第四個100次發射僅用了33個月。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新百次發射期間,不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發展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特別是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並日益走向發射舞臺中央,將爲航天強國建設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說。

據他介紹,新百次發射期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不斷提升的能力和發射頻次,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長征”走得更遠——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全部北斗導航發射衛星的任務,助力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長征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速度超過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入軌精度偏差達到萬分之一級,實現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新精度,這是長征五號的首次應用性飛行,便“一飛成名”助力中國正式邁入“行星探測”時代。

長征五號遙五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爲中華民族的探月夢增添了新的註腳。

載人航天工程“三箭客”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相繼出場,築“天和”、運“天舟”、送“神舟”,爲我國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日趨成熟,我國火箭海上發射將逐步實現常態化。

新百次發射期間,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持續高密度發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保持年均10次以上的發射頻次,以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系列爲代表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達25次。此外,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等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長征火箭第400次發射 第7張

汪江波 攝

“長征”新面孔集體亮相

一院專家表示,新百次發射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逐漸在密集、複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中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污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個採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火箭芯級直徑爲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總長約53.66米,其中整流罩長度20.5米,火箭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清潔燃料,起飛質量約849噸,起飛推力約1078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不小於22噸,是專門爲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一型新型運載火箭。

2021年3月12日,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長七甲火箭是在長征七號火箭的基礎上,與長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級組合形成的三級火箭,是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主力構型。全箭長60.1米,芯一級、芯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米,助推器直徑2.25米,起飛重量約573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7噸,同時具備零傾角軌道、奔月軌道等高軌發射能力。龍樂豪說:“長七甲火箭的成功發射,不僅實現了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有力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大中型衛星的升級換代。”

專家稱,新一代運載火箭不僅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而且運載能力倍增,使我國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高。隨着它們的發展和完善,我國將逐步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運載火箭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新一代載人火箭將助力載人登月

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的研發成功,讓中國擁有了進行星際探測和大型空間站建設的能力。爲了開展載人登月任務和未來更多的探測任務,我國還需研發性能更強大的火箭,新一代載人火箭便是其中之一。

記者從一院瞭解到,新一代載人火箭在規劃中由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芯三級、逃逸塔及整流罩組成,全長約90米,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該火箭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結合長征五號、七號運載火箭的主要技術,通過利用成熟的動力和結構模塊進行優化組合。

2017年,一院啓動了新一代載人火箭方案論證工作,已完成多輪方案對比分析,該火箭瞄準國際先進技術趨勢,實現了技術更新換代,採用新型泵後襬高壓補燃發動機、高安全逃逸系統、輕質高強度新材料等先進技術。

後續,新一代載人火箭還將用於未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中環月、繞月、登月等演示驗證及飛行任務,快速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未來還可以和重型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發利用。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