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經歷或長或短的一段反抗期,令父母感到既頭疼又難以管教。其實,反抗期正是孩子邁向獨立自主的轉折階段。那麼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1

隨着年齡的增長,當初那個躺在襁褓裏還嗷嗷待哺的孩子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了,而且已經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了,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了。已經開始學會反抗家長的一些言教了,甚至家長三令五申他都不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難道一味地批評就能解決實際問題嗎?不是的,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以批評了事。

當孩子對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時,爸爸媽媽就應該教孩子識字和識數。但是,並非每一個父母都是與生俱來的好導師;有的爸爸媽媽採取的形式或許過於簡樸,孩子不太感興趣,就認爲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話。其實,孩子更願意在玩中學,在自動的意願下鍛鍊。因此,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應該採取讓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去引導,只有這樣孩子纔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才願意主動去學習,也才能達到你預期的目的。

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當自身的意願與家長的要求不相符時,會說出若干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這個時候大人會認爲孩子在說瞎話。其實,這是孩子主觀意願的一種表達,不存在說瞎話。

抵抗期是孩子心理繁榮的一個必經階段,掌握這個理由,就不太會以爲孩子是調皮、淘氣。一至三歲是孩子孤立意識非常激烈的一個階段,父母要清楚這一點,不應該過多的注重孩子聽話。孩子不聽話時,有的父母就用暴力嚇唬,把孩子的自我意識強行壓制回去,這對孩子的發展極其不利。以玩玩具爲例,中國因爲幾年來經濟不發達,一個玩具經常是老大玩了老二玩,然後老三再玩,對玩具非常愛護,不能夠破壞。在美國,一次教育專業人員講座中談到玩具時,列出他們的家長假如見到孩子對買回家的玩具小汽車還不動手拆拆裝裝,就會焦急,以爲孩子不知道探索。

因此,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反抗時要清楚,孩子到底反抗的'是什麼,他的反抗是否有道理,是否一種對未知的探索。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應該對此進行鼓勵而不是強制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因爲這樣會扼殺孩子探索知識的慾望,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當然在家長鼓勵的同時不要忘了合理的規範。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中出現了錯誤後,父母不要一味着先批評一下,應該先看看是哪裏出現了錯誤,然後再正確的引導孩子從錯誤中走出來,這樣既能讓孩子學到正確的做事方法又能不讓孩子反抗那麼厲害,豈不是兩全其美之事!

總結:孩子到了反抗期,每一個家長都會深感頭疼,覺得孩子沒有以前乖了,不聽家長話了。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更多的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觀認識,開始學會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對一些事物反感了。因此,此時父母一定要了解到孩子反抗的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鼓勵和引導或者是乾脆阻止孩子這樣的做法。

孩子進入反抗期該如何辦2

成長的必經過程

就像成人的生理週期一樣,孩子的成長週期也有高潮和低潮。只是大人能預知自己的情緒感受,但孩子卻還不能。根據國外的調查結果,孩子通常每過半年就會出現情緒波動的現象,所以父母常常突然覺得孩子“變壞了”“不乖了”。因此,預先知道孩子各個成長週期可能出現的行爲反應,並做好心理準備,還是相當重要的。

孩子說慌不是故意

孩子的行爲是大人世界的反射,有時大人很奇怪孩子爲什麼要撒謊,但在探究原因之後,卻發現原因可能出在大人身上。比如有些孩子因爲害怕被父母責罰而不願意說出真相,因此,如果父母能夠改變一下教養態度,讓孩子面對問題時多一些信心和勇氣,那麼他就不需要編造藉口來撒謊。

教養的反作用

對父母來說,養育小孩是一項極大的修煉。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這就是教養的反作用,通過與孩子的交流,父母也能從中反思自己,進而做出修正。

學步階段最頭疼

“2歲的孩子最讓人頭疼!”相信這句話很多父母都聽過。不過,並非每個2歲的孩子都那麼可怕,也許還不到2歲時,孩子就已經出現大人眼中的叛逆行爲。

讓孩子自己動手

2歲之後的孩子多半已經有了自我概念,開始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對許多事情都充滿興趣,總想着“自己動手做一做”,卻又常常因爲做不好而泄氣、發火。此外,父母可能因爲不堪忍受爲孩子善後的麻煩,進而阻止孩子自己動手做,以至產生親子衝突。

其實,這個階段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順着孩子毛髮的方向梳理”,如果逆勢而動,那麼親子互動的道路一定崎嶇不平。因此,父母要掌握孩子自主性的萌芽,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動手做,協助孩子及早掌握應有的能力。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那麼,對於孩子那些令人傷腦筋的搗蛋行爲,父母到底該不該阻止呢?這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孩子的行爲是累積感官經驗的最佳途徑,有時不需要過度限制,畢竟“搗蛋”可能只是大人的看法而已,也許孩子自己感覺是完全正常的。當然,這些行爲也必須都建立在安全與符合社會規範的前提下。

凡是3歲以前的孩子,注意力都容易被轉移。如果不希望孩子碰到某件物品,父母最好把該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同時幫孩子找到其他替代物品,以轉移其注意力,這樣就能避免硬碰硬的正面衝突。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