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

來源:時髦谷    閱讀: 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嗎?生活環境的改變,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什麼事情都爲孩子準備好,孩子成了坐享成果的那一個,但是這樣真的號碼?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吧!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1

一、常見的家長包辦現象

1、生活事務包辦

在孩子上課前爲孩子整理好書包、準備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孩子出門的東西都由爸爸媽媽拿着,甚至連收拾書包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

2、家務包辦

孩子慢慢長大了,其實是有勞動的能力的,可以一個人完成很多家務,就算是有些有難度的工作,孩子其實也是能夠力所能及的幫助爸爸媽媽的。可是,有些家長害怕孩子辛苦,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其實這樣一來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是不利的。

3、學習包辦

如今孩子要學得東西越來越多了,有些爸爸媽媽害怕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所以爲孩子學習操碎了心。

二、包辦對孩子的害處

1、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理能力特別低下。

2、孩子缺乏主觀意識,做事情容易隨波逐流,缺乏自己的意見。

3、也許會讓讓孩子變得很叛逆,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覺得事事都被管着,沒有自由。

4、養成習慣後,要是有些事情爸爸媽媽不幫自己乾的話,孩子就會不開心。

三、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幹

1、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實在超出能力範圍的,家長再來幫忙。

2、有些事情讓孩子一個人去做,讓他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其實有的事情孩子能夠做的很好。

3、從小要養成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讓孩子成爲家長的.好幫手。

不要什麼事情都爲孩子做好2

1.過份溺愛,過分嬌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氣。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態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的速度。“無微不至”,細緻入微的照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是父母溺愛孩子的普遍現象。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長期習慣於等而不是做,變得意志薄弱,依賴性強,並且慢慢會養成一種依賴而失去一部分自己能力。

2.凡事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小事做起。孩子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特別愛幫助大人做一些事情,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有意識地給他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比如掃地,收拾屋子,擺碗筷等這樣的日常瑣事,同時還可以實施一些獎勵,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所得的意義,從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好習慣培養需要28天。當自理能力成爲一種習慣,一切就變得非常容易。需要父母要給孩子講明白行動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然後每天檢查或者監督,要堅持至少28天。通過聊天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什麼是自己應該學會去做的事情。“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起牀”、“吃飯前洗手”等,幫助孩子建立生活規律,使孩子通過反覆的鍛鍊,積累經驗,從而養成良好習慣。

4.既然交給他,就要信賴他,交給他的事情儘量不去幹涉或禁止。要放手讓孩子自由行動,讓他充分的動腦筋想辦法來完成,去感受自己努力後的成功或失敗。然後父母再給孩子以鼓勵,告訴孩子在做這類事情時怎樣才能達到成功的目標。一切的理論都要通過實踐去驗證,自理能力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在實踐中完全有可能出現孩子儘管很努力,還是失敗了的情況。此時父母一定不要就此放棄,認爲孩子還小,等長大了再說吧,也不要怕麻煩,產生以後還是自己來做吧的想法。那樣只能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積極性受到打擊,剛剛培養起的自理能力就會半途而廢。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目標,需要家長們不懈的努力,當你們堅持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看到一個更優秀的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