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故鄉的食物作文

故鄉的食物作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故鄉的食物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的食物作文

故鄉的食物作文1

一輪明月掛在窗前,書桌前放着一個蛋黃月餅,輕輕用小刀切成兩半,鮮黃的餡流淌出來,輕咬一口,不膩不甜,純粹獨特,一股清新包圍着我,中秋的味兒沒變。

小時候喜歡去外婆家,月圓時整棟樓被月餅的清香包圍其中,尤爲誘人。外婆在竈前用一根擀麪杖擀皮,再將餡兒包進皮中,放到模具裏用手一壓,一個月餅胚子就做好了。烤箱開始工作所發出的“吱吱呀呀”的聲響,是中秋歌謠中最貼切的唱腔。調皮的香味被風牽引着來到我的面前,勾引着我的嗅覺,挑逗着我的神經,引着我來到烤箱前,將小臉貼在烤箱溫熱的壁上,清香氤氳,好舒服。

家鄉有個習俗,烤出了第一籠月餅,先供給祖先,然後才能分給大家吃。月餅太香了,常引得我直流口水,大人們爲防我偷吃,將月餅放在很高很高的臺子上。而我總是站在臺子下,兩眼望得老高,一邊把小手伸得直直的踮腳努力夠,一邊嚥下快流下的口水。月餅常常佔據我的整個內心,看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月餅,心裏總是在想快快長大吧。

外婆說月餅吃多會蛀牙,於是每次只能吃半個。用小刀輕輕劃開月餅的脆皮,再切開餡兒,小心翼翼不緊不慢。我急得直跺腳,怪外婆切得太慢。每當這時外婆總是“咯咯”直笑,然後在我的抱怨聲中將半塊月餅穩穩地放在我的手裏,另一半則擺回了很高很高的臺子上去了。

半個月餅哪能滿足我呀,三下五除二之後我又開始惦記着另一半月餅了,於是想快快長大吧。

門前小樹隔年,外婆卻日漸白頭,外婆很少再做月餅,那股純粹原始的味兒似乎也漸行漸遠。窗前明月依然,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今年中秋,外婆又做了次月餅,金黃的月餅放在桌前,那香味好像有種魔力牽引着我回到從前。我小心翼翼,不緊不慢,學着外婆的樣子輕輕切開月餅。取一半放入口中,那嫩黃軟糯的味道是那麼熟悉,原來是我一直徘徊在那個中秋的回憶裏不肯出來呀。

月餅只吃一半吧,吃多了會蛀牙,留下一半給美好的童年,送給希望的未來

故鄉的食物作文2

楊梅上市時,我家的楊梅小酒也就跟着登場了。

我家的楊梅酒都是“自產自銷”:楊梅用的是我舅舅老家自己栽種的楊梅,紅得發紫,核小,味甜,吃一粒便會上癮。小酒採用我外婆家的自產酒,酒味濃香醇正,甘甜厚美,來勁卻不容易上頭。每年的三四月份,我媽就會接到來自外婆的電話,通知我們又可以做楊梅酒了。

開車運回楊梅,買來冰糖,便可以制楊梅酒。製作過程極其簡單,只需拿出一罐罐的玻璃皿,塞入一粒粒鮮紅透亮的楊梅,再將氣味濃厚的白酒一桶桶倒入其中,直至稍稍浸沒楊梅時即可停止,再塞入幾塊冰糖,封上蓋子,便製成一桶楊梅酒了。我喜歡那“咕嘟咕嘟”倒的聲音和漫長的浸泡時期,每每放學回家都會趴在器皿旁看着白酒的變化,看着白酒由底部向上,一排排地浸沒楊梅,於我是一種享受。每天白酒都會在楊梅的催化之下逐漸改變,顏色慢慢變紅慢慢變深,看着那逐漸鮮豔的'色澤,就能感受到歡慶的日子已越來越近。

我們家經常在團聚和慶祝時喝楊梅酒,斟上一碗酒,撈出幾粒楊梅,有說有笑,溫馨而又歡樂。談笑風生間,咬上一口楊梅,酒和楊梅的汁水一起從中爆出,滿滿地噴射在口腔的角角落落,刺激得整個味蕾不禁有點麻木,酒水味和楊梅味相互混搭,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滋味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回味無窮啊!最後嚥下果肉,喝下酒,卻仍覺嘴中有清香盪漾,令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正如我爸所說:“喝着喝着,聊着聊着,就感覺到生活多了一份色彩,家人間多了一份溫馨,日子也多了一份盼頭。”

由於各種原因,如今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了,櫃子裏的那桶楊梅酒也少有被拿出來品嚐的時刻了。在我印象中,我們家好像也少了些溫馨的時刻。不同於往年,今年泡的那桶楊梅酒至今仍未喝完,到底是今年泡的多了呢?還是喝的人少了?我也不得而知。反正我只知道:今年的舌頭根肯定是比往年少了點楊梅味。

我蹲坐在那桶楊梅酒前,看着那紫紅色的酒和大而飽滿的楊梅,不禁陷入沉思:我們家何時才能像前幾年那樣熱鬧呢?一雙手突然從我眼前伸過,拿走了那桶酒,也打破了我的思考,轉頭一看……

噢,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來了,家庭聚會又開始了。

故鄉的食物作文3

在汪老先生的筆下,無論是端午的鴨蛋,或是北方的葵薤,總能觸動你內心深處那塊神祕的地兒。

我亦是在想,在我的筆下,在這兒,在這塊江南的紅壤之上,有沒有能撩動他人心絃的味道?想必臨海的港口之城,我的故鄉寧波,定能呈上滿意佳餚。

海里的事物,可謂萬千,只要是能被漁夫寧波人抓上來的,就能做出垂涎的菜品。拿蟹來講,好蟹能來個噴香四溢,小蟹也能醉醃得人垂涎欲滴,或又是死蟹、老蟹、青蟹等,弄出個“紅膏炮蟹”,也別有一番滋味。

再說那浮在水裏飄着桂花香的滿滿一碗寧波湯圓。它不是長在水裏的生物,而是要在水裏煮過之後,讓僵硬得身軀頓時鬆弛下來變得水靈水靈的小點心。湯圓味道衆多,我尤愛豬油芝麻的。芝麻的甜與鮮和寧波人豬油中獨有的,讓其他人受不了的怪與膩味融合交織在一起,真是叫人心馳神往。那也是寧波的故鄉味。

山珍海味,而怎又缺少了山上之物呢?先說雷山的毛筍,就拼得過其它事物好幾個兒檔次。雷山的毛筍——尤其是在清明時節——顯得格外的大。有些看似只有“一角”,深埋於地底下,地上只露出一個尖兒的,但要是你一鋤頭下去,瞪腳-使勁一蹺,那巨大的筍就會乖乖地從地裏爬出來。筍也有多種煮法,寧波人口中最經典的,是紅燒的筍配上豬肉切塊。筍不過嫩也不老,一口下去是連絲的切斷,齊齊地在你牙上掃過;吸吮了筍的汁水的肉,飽滿充分,是那些“煎肉”“炸肉”能相比的呢?

每每佳節,家人團聚一起時,一桌團圓飯少不了的,再諸如血蚶、對蝦以及水蜜桃等,可是數不勝數的了。

許多甬城學子,他們依舊生於寧波,長於寧波,他們的口腔中滿滿的寧波味兒,卻不自知。我問他們寧波有哪些特色的食物,都撓撓頭一概不知。他們忘記了特有的東海鮮,忘記了豬油味兒,忘記了山裏嫩。

你是殘疾嗎?我不是。

你是另類嗎?我不是。

你又只是一句:我太忙了。

忙得顧不上細細品味故鄉的食物,忙的不能對故鄉的佳餚發出一聲驚歎?

也許,你的雙目因爲難以發現故鄉的一事一物而失去光澤,你的內心也因忘卻了故鄉而乾涸了吧。

故鄉的食物作文4

歷千帆,嘗百味,只道人間好滋味。

——題記

“民以食爲天”這出自中國人之口,不可以偏概全說這是地球人的習慣。中國人會享受生活,享受美食,這可是出了名的。上到玉盤珍饈,下到市井小食,中國人無一不愛。約上三五好友,去雅座,還是去大排檔,隨心情。反正好好吃上一頓,煩惱不說全無,至少消了大半。在美食中尋找生活的滋味,也不失爲一大妙計。

汪曾祺爲江蘇高郵人,出了名的鹹鴨蛋便出自於此。江蘇地處南方,富饒的物產讓汪曾祺開啓了味覺之旅,野菜,炒米,海鮮,在帶他品嚐美食的同時更帶他經歷人生滋味。也正是如此,汪老練就了一顆包容萬物的心,願意去體會,去品味各地的佳餚。

昆明的雨帶來的有不同種類的菌子。各類的菌子都給汪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味道濃厚的牛肝菌,昂貴的雞樅,中吃不中看的乾巴菌,還有中看不中吃的雞油菌等等。不同的菌子折射出社會上不同的人,不難看出,汪老相對於雞油菌,更加偏愛於乾巴菌。沒人喜歡“花瓶”一類的人,光鮮亮麗的外表只是包裹着空空如也的靈魂。不知是該感謝上天賜予的一副好皮囊,還是嘲笑那下里巴人般的見識。當然,人各有志,只在於你以何種態度面對未來。

中國的茶文化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中對各地茶文化的介紹也不在少數。龍井,綠茶,青茶……包括廣東等地喝早茶的習慣,都可以表明,茶早已浸潤人們的生活。茶更是佛門的標配,茶香總是伴着木魚敲擊的聲音飄出。中國人對生活的考究可謂舉世聞名,茶,便是很好的體現。一長串的工作只是爲了品一杯上好的香茗,只可惜現在竟然漸漸被快餐文化所侵蝕。

鱖魚是汪曾祺在諸多魚類中所偏愛的一種。或許是受張志和“桃花流水鱖魚肥”這種美的薰陶,我的潛意識總讓我覺得這會是一種美麗而浪漫的魚。只是可惜,不然。鱖魚的食物是小魚。只是其肉質鮮美,品質上乘罷了。

食物的產生往往是因爲當地的文化和環境而產生,汪老的這本書的後半部分也有描述,這裏就不加贅述了。

食物中有五味,生活裏亦然,不同的地方的不同口味,與當地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酸,甜,苦,辣,鹹,無一不充斥着生活的點點滴滴,只能用一顆恬淡寧靜的心來面對了。

生活百味,只願你淡然面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