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父母家庭暴力一定能馴服孩子嗎

父母家庭暴力一定能馴服孩子嗎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母親騎在兒子身上暴打:吼娃不是病,該吼就得吼。伴隨着的還有撒潑打滾、尖叫大喊,即使你跟他講道理、耐心蹲下也無濟於事,而且還蹬鼻子上眼。

父母家庭暴力一定能馴服孩子嗎

因爲真的是:不吼不行!

一天不吼,平靜之下暗潮涌動;

二天不吼,娃娃躍躍欲試,挑戰防線;

三天不吼,得寸進尺,上房揭瓦。

正如盧梭所說:“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這不近日,一則新聞登上了熱搜,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這位母親的無可奈何的崩潰。

爲什麼這位母親會如此過激?原來是因爲父母帶着男孩逛超市,男孩看中了玩具,想要買,遭到拒絕後便開始撒潑,用頭盔砸自己的頭,面對孩子的過激行爲,其實爸爸也有過耐心勸阻,但是孩子仍然不聽,撒潑打滾的行爲惹怒了無可奈何的母親,只能出手教訓。

對於這位母親在公共場合直接騎在孩子身上暴打的行爲,我雖然不認同但是表示理解,其實沒有哪個當媽媽的不想溫柔堅定地對待孩子,但是有時候真的是忍無可忍、無計可施。也像網友評論所說的:“笑臉給多了,慣出來的都是毛病。”

事實也證明,即使你在心裏默唸了一百遍“親生的、發脾氣不好、要科學育兒、要耐心點……”,當面對那個陷入了情緒黑洞的孩子,你還是會忍不住——大吼一聲:停!

而這一聲怒吼,效果也立竿見影,原本還在不依不饒的娃娃,頓時變得安安靜靜。

對於熊孩子,該吼時就得吼

對於孩子這種“說也不聽、聽也不懂”的生物,必要的“吼叫”對於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建立正確的規則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也需要一點技術,才能做到科學吼娃,不至於對孩子造成心理性的永久性傷害。

1.吼一吼建立權威

有時候,提高嗓門發脾氣,是有效的。父母的天職本身包含了教養,從此便決定了他無法跟孩子們成爲朋友!

現代的科學育兒觀念大部分支持“父母是孩子的朋友,需要平等溝通”,這對於育兒觀念來說是很大的進步,但是在我看來應該是:小時候當父母,青春期後當朋友。

因爲低齡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於事件的後果是沒有預見性的,有些父母爲了平等溝通,給予了孩子不符合年齡的選擇權,高估了孩子的認知判斷能力。

正如心理專家曾說:做父母需要既權威又民主,很多時候,父母還需要成爲一個命令者和懲罰者,以幫助孩子確立界線。

如果我們不給孩子設定界限,表面上看起來自由的孩子,其實內心會迷茫不堪,因爲他們缺失了統一的行爲標準,不知道底線在哪裏的他們,就容易和人際交往中任性衝動,胡亂鑽空子。

2.有文化地吼

我們在吼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不知不覺得去翻舊賬,而且翻來覆去也就這幾句話:

“早跟你說了你不聽”

“能不能長點心”

“你上次也是這樣……”

“聽不聽話、聽不聽話、聽……”

沒啥新意的車輪戰術,只能讓孩子左耳進右耳出,而且現在的孩子都是個機靈鬼,舌粲蓮花逼得你口無擇言,可以體驗一下這位小朋友的振聾發聵的質問:

“爲什麼總是用那些粗話啊,什麼什麼的來罵人呢?

你還說我背的古詩少,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

這直擊心靈的逼問,就連我,都一臉大寫的服氣。沒有創意的吼叫,只會讓家長在孩子的心中失去權威,你都說不過一個小孩子,怎麼能叫他信服你、崇拜你呢?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吼娃前,多讀書多看報。

3.吼不動,可以“打”

現代教育的普及已經讓很多父母摒除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這也讓我倍感欣慰,但是在教育個別孩子中,真的是不打搞不定。

如果迫不得已打孩子,一定要注意:

爲了避免給孩子造成直接的肉體傷害,我建議只打手心,頭、腰、屁股都是需要重點避免,因爲這些部位都是極其脆弱的。

儘量不打2歲內認知力不足的孩子,也不打6歲以後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打孩子不是爲了讓他知道身體的疼,而是爲了讓他感受到心理的威懾力,也不是你個人宣泄情緒的途徑。

不贊成體罰的家長,可以考慮換成另外的懲罰,比如「面壁思過」或者是「Time Out暫時隔離法」:

準備一個小板凳,讓孩子坐在板凳上反思15-20分鐘,期間不許亂動、不講話、家人也不能勸阻。這種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孩子,對於他們打人、說髒話的破壞行爲可以得到一定的訓誡作用。

說實話,我在這裏並不贊成打孩子,因爲暴力會傳染。心理學研究成果標明:孩童時期長期被責打的孩子,其實成年後很大概率會重複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導致錯誤的暴力循環。

在電影《你是好孩子》中,就講述了一位因童年遭受暴力對待後陷入教育困境的母親——水木,是一個家暴成性的媽媽,經常把女兒彩音打得遍體鱗傷。

爲什麼水木對女兒如此暴戾?其實答案就藏在那隻大大的腕錶之下——那是童年被暴力的母親用菸頭燙傷後的傷疤。家暴的童年經驗,根深蒂固的認爲:打就是表達教育。

能不打孩子就別打,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爲,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4.太累了就好好哭一場

常說,成年人的崩潰只需要1秒。

我們很多時候都知道吼孩子的後果,但是工作太累、煩惱太多,稍不注意情緒就會失控,孩子的淘氣,可能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

每次吼過之後,看着那個萎縮在角落的孩子,又無比心疼,如果想避免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就需要在平時多釋放自己,而明尼蘇達大學的實驗表明:「好好大哭一場」便能夠降低憤怒和焦慮。

對於管教孩子,制定了很多限制:不許吃零食,一點也不行;睡前必須進行朗讀訓練,10分鐘內要寫完毛筆字……

在如此嚴格的教育之下,卻變得越來越叛逆,也越來越情緒化,一寫作業就會哭泣,愛上撒謊……專家團也表示:這個孩子一定比其他的孩子更早進入叛逆。

面對女兒的行爲問題,在日日吼娃的過程中一直痛苦自責,也在爸爸的「喪偶式」育兒中陷入無力和不信任感。

專家點評說:這位媽媽太追求完美了,需要釋放和傾訴,在專家的溝通下,終於放下緊繃的情緒,哭了起來,內心積攢了的負面情緒,終於化成了眼淚。

面對妻子的情緒釋放和哭泣,丈夫在此刻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答應以後多和妻子溝通,多陪伴家人。

爲什麼這位媽媽在哭過之後情緒明顯好轉,其實是因爲淚水中含有腦啡肽複合物及催乳素,這兩種化學物質,是壓力的來源,而眼淚則可以將其帶出我們的身體,從而減輕壓力。所以,當你壓力山大的時候,千萬彆強忍,想哭就哭,但是有些人覺得:有時候哭了,反而更難受了,那可能是你沒有做到以下幾點:

(1)適可而止的哭:

哭的時間不要太長,儘量控制在15分鐘左右。

(2)找個人陪你:

社會支持的力量對於我們能否支撐苦難至關重要,所以不要獨自哭泣,當你的家人崩潰淚奔時,也不要放棄他。

這讓我想起了地鐵上醉酒後痛哭的男子,這則短片最讓我深刻的是:老公對於妻子的信任,以及妻子對於老公的無條件支持和陪伴。

在一分鐘的視頻裏,這名小夥酩酊大醉,正趴在地上默默流淚。

十多分鐘後,妻子匆匆趕來,不顧嘔吐物,給他了一個擁抱,頓時,這位25歲的男子哭得就像一個孩子,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說:“對不起,我太沒用了,對不起。”對方的溫暖和陪伴,相信也讓這這個漢子得到了寬慰。

(3)弄清爲何而哭

別光哭,我們需要弄清楚究竟「爲何而哭」,因爲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你經歷過這一次過程,就能得到一次就「認知轉變」(cognitive change),這將有助於提升哭泣之後的心情。

眼淚就像飛機儀表板上的警示燈,提醒着我們航行中潛在的危險,如果你能在哭泣時找到老是吼孩子的癥結所在,那麼則可以幫助你更好的進行科學育兒。

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那個永遠不吼的媽媽,但一定有健康的情緒流動,有包容孩子錯誤行爲的心、也有不斷反思自身教育行爲的思考能力。

美國教育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寫道:“我們在暴怒時懲罰或打罵孩子,實際上只是爲了緩解或掩飾自己的挫敗感。”

其實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我們對孩子怒目而視,惡言大吼時,已經陷入了負面情緒編織的網絡,希望你:

在吼孩子時,針對的是行爲問題,而非人格侮辱;

不得已怒吼後,真誠地道一句歉、給他一個擁抱。

當然,我更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愉快帶娃,所有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