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

來源:時髦谷    閱讀: 4.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在生活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而且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是有很多的呢,小編和大家一起看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的相關資料。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1

1、關係問題類:戀愛婚姻、親子關係、家庭關係等;

2、青少年兒童類:家庭教育、學校適應、青春期調試等;

3、適應性問題類:環境適應性問題、跨文化適應性問題等;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

4、情緒調節類:壓力調節、失眠(非器質性原因)、恐懼焦慮抑鬱等情緒調節、哀傷輔導等;

5、職場規劃類:職業生涯規劃、職場人際、職場壓力、工作生活平衡等;

6、個人成長類:提升自信心、人際關係、社交困難、自我成長等;

7、其他類:性心理、同性戀支持、成癮問題等;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2

兒童心理:針對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不穩定、行爲怪異、難以管教的孩子,排除身體疾病後,將需要接受兒童心理專家的諮詢。學生問題及家庭教育:針對學習興趣下降;對學校、老師、同學有恐懼心理;與父母有衝突;學校適應不良;情緒波動大的學生,大多都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得到改善、甚至解決。

婚前輔導:對進入婚姻有疑慮;希望在結婚前減少婚後可能的衝突;希望從性格、內存心理上了解彼此的未婚夫婦,可以通過婚前輔導讓彼此安心進入婚姻生活。

婚姻問題:在婚姻上出現感情問題,或者涉及價值觀不同而影響婚姻關係,或者第三者的出現以及其它原因影響婚姻狀態,但又不想結束婚姻的夫妻。

情緒及情感問題: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或者由於客觀原因讓相愛的人無法走在一起。另外,由於工作壓力或者其它原因、甚至沒有任何原因的情緒波動大,影響睡眠、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

性格分析及調適:對自己的性格不滿,希望改善自己的性格特點,希望瞭解自己的人格結構,希望通過了解自己,從而更好了解別人,都可以進行人格和性格分析。

成長問題:由於小時候受到的一些創作,影響到整個生命的健康發展,使內心對特定的對象、特定的情境有一些消除不了的消極影響。希望消除成長過程中發生過的不良影響,喚發內心的能量,產生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

人際關係:希望改善人際關係,希望洞察人間複雜的人際關係,希望解開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中不盡人意的人際關係。希望形成良好影響力的個人形象。

職業生涯規劃:對自身的發展產生困惑,希望找到屬於自身生命的發展軌跡,從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實現自我,避免入錯行、走錯路。

危機干預:家庭或者單位出現危機事件,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爲防止危機事件發生而進行危機預防。對於有親人意外死亡而深陷悲傷無法自拔的人員進行危機干預,情緒平復。

成癮戒除:上網成癮、藥物依賴、賭博成癮,自身急切希望解決,但靠自身力量無法擺脫的人羣。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 第2張

性心理:由於心理原因引起的性障礙,包括:勃起障礙、性高-潮缺乏、性恐懼、早泄、性對象異常、性變態,自身希望解決的人員都可以藉助性心理專家得到改善、甚至解決。

抑鬱症:對於有下列症狀:持續出現悲傷、焦慮或是憂鬱的情緒;失眠;對事情失去興趣與快樂的感受;常有罪惡感與自卑感;失去活力;記憶力消退、注意力不集中;食慾改變(吃不下或是暴食);動作狀態改變(遲緩或是急促焦躁);有自殺的意念或是行爲。如果持續兩週以上將有很大可能是抑鬱症狀,需要藉助專家的幫助。

焦慮症:

對於有下列症狀:

A、對某些事件和活動(比如工作進度、學業成績)過度擔心。

B、個體發現難以控制自己的擔心。

C、焦慮和擔心與至少下面六個症狀中的三個(或更多)相聯繫。

注意:

在兒童中,只要一個下述症狀就可以了。

坐立不安或者感到心懸在半空中

容易疲勞

難以集中注意力,心思一片空白

易激惹

肌肉緊張

睡眠問題(入睡困難、睡眠不穩或不踏實)

D、02焦慮、擔心和軀體症狀給個體的社交、工作和其他方面造成了有難以接受的困難。

對於以上症狀在過去一個月中的大多數時間裏出現,則有可能屬於焦慮症的症狀,需要接受心理治療,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

強迫症:如果你對於一些你認爲沒有必要的事情反覆思考,而又無法控制,或者你由於不放心而重複做一件事情,或者你一直對某些事情不理解,反覆尋求驗證,或者你頭腦中反覆出現某些你覺得無需要這麼在意的事情。那麼說明你向上帶了部分的強迫症的症狀,或許你可以考慮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解決你的困擾。

恐懼症:如果對某些特定的對象(比如:街道、廣場、公共場所、高處或密室;需要與人交往的場合;針、剪、刀、筆尖等物體;對貓、狗、鼠、蛇等動物)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伴有迴避行爲。這說明你有些與常人不一樣的恐怖症狀,你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加以改善。

疑病症:如果對身體的某些不適有明顯的擔心,伴隨焦慮不安;擔心患上某些病毒引起的疾病:艾滋病、其它性病、禽流感、內臟器官疾病等,並通過醫院檢查不足以消除擔心,同時伴隨有睡眠障礙。都可能是一種稱爲疑病症的心理疾病,如果你去了2次以上的醫院檢查都無法放心,或許你可以選擇接受心理治療。

癔症:如果發現自己或者身邊親人情緒波動極大,在程度上無法理解的誇張表現,激動不安,哭鬧不休,手舞足蹈,好像病情兇險、發作時不認識父母親人。則有可能屬於一種稱爲癔症的臨牀表現,屬於心理疾病,可以藉助心理治療得以解決。

飲食障礙:有暴食、厭食其中一種或者兩種交替發生,持續一個月以上,並對自己的飲食擔心,無法勝任對自己飲食的控制,且影響到個人的情緒時,則有可能患上飲食障礙,需要藉助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

睡眠障礙:早醒、入睡難、多夢、淺睡等沒有特定原因引起的睡眠困難,排隊生理因素,則可能屬於心理因素的睡眠障礙,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諮詢和治療。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3

性心理諮詢中的問題。

(一)性角色問題

構成人類性別認同的.基本因素有兩類:1、生物因素;2、心理社會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兩種成分:1、遺傳基因性別;2、解剖生理性別。統稱人的生物性別,遺傳基因是起主導作用的。

心理社會因素包括兩種成分:1、性別的自我認識;2、外在行爲的社會認同。統稱人的心理性別,性別的自我認識起主導作用。

人的心理性別和生物性別,在正常情況下是統一的。心理性別是對生物性別的自覺意識,即對自身生物性別的認識與認同。

在性角色認同方面的問題,按其強度可分爲三類:

1、性角色認同失調,如兒童期性角色定向偏差。

2、性角色認同障礙,如性心理身份認同障礙。

3、性角色認同變態,如易性癖。

性心理諮詢中性角色認同失調是一種輕微的症狀,處在這種情況時,在生活的大多數時間裏,性別的自我認同是正常的。只是在清楚地知道自己生理結構上屆於男性(或女性),但卻時而一陣陣地體驗着女性(或男性)的情緒、情感。排除遺傳因素的作用(通過染色體檢查),那麼就屬於純心理一社會因素造成的性角色認同偏離。

對於性角色認同失調,一般是以性別自我認同的內心體驗爲判別指標。因爲這種程度的性角色失調,主要是自我認知失調,並未發展爲行爲失調。

由於性角色自我認同受環境和教育因索影響,所以在個體心理髮育過程中,特別是幼年環境與教育,對此有重要影響。幼兒大約在一歲左右開始,認識自己身體的各部分,在兩歲左右開始使用“我”字,兩歲半左右自我意識開始日趨發展,在三歲左右性別意識出現,在性別自我意識出現前,兒童的性別自我認識是模糊的和未分化的,在這期間,成人的對待,對兒童最終明確性別,起着關鍵作用。如果在二三歲之前,成人對兒童的教育和對待是混亂的,那就容易造成兒童性別自我認識的差錯。假如兒童的性別自我意識停留在未分化水平上,那麼,在未來的青少年時期便會出現性別角色的偏差。這很可能成爲成年以後性角色偏差的重要心理,社會原兇之一。

“由於母親盼女兒心切,所以在我出生後就當女兒養活。三歲進幼兒園時頭上還留着辮子。那時很多阿姨說我長得漂亮、把我和女孩一樣看待。我覺得說話、動作和表情也是像女孩。入小學後,老師讓我扮作女孩兒演節目。我很文靜,有時討厭和男孩子胡鬧。他們叫我丫頭,我並不覺得不愉快。”

常見心理諮詢的問題 第3張

這顯然是幼年教育而造成的性角色體驗。但隨着年齡增長,這種體驗便不斷變化。如果說在童年只是性角色的體驗,那麼到青春期以後,隨着人的社會角色形成和社會對他性角色要求,這種體驗就會引起內心衝突,感到焦慮和痛苦,進而形成性心理障礙。

上述性心理諮詢求助者在_二十六歲時,要求心理學家幫助,他說:“五年以前我參加工作後,由於心理仍覺得自己是女性,所以動作、言語都有女性表現,可是周圍的人無法接受我的這種表現,我自己也覺得形體上的男性和我內心的女性體驗存在尖銳矛盾,折磨得我不得安寧,有時真想一死了之。”

對該例進行染色體檢查未見任何異常,經心理矯正兩年後結婚,生活基本正常。

該案例很清楚地表明,心理一社會因素可以造成的性角色自我認同差錯,最後可以形成心理障礙。

成年時期非遺傳性性角色錯位體驗,可以由特殊的生活與工作環境造成。一位女性求助者向諮詢師說:“我雖然生理上是女性,我也從未否認這一事實,但我心理總覺得我是男人。我一直住在集體宿舍中,別的女孩都比我小很多,所以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方面,事事都聽我的,我可以支配她們,下班後她們也主動照顧我,替我洗衣、買飯等等。那種情況下,我模模糊糊地覺得我真像個男人。後來,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我讓她們叫我大哥,不準叫我大姐。我不願和女的談心,覺得不好意思,和男同志在一起覺得更自然。我已三十歲了,對男人沒興趣,家裏幫我找男友,我都推辭了。我內心很矛盾,恨自己爲什麼長了這女人身體。”

建議患者作染色體檢驗,未見異常。這又是…例性角色混亂造成的心理問題。由於性角色有了問題,所以在性-成熟以後,尋求性夥=伴時,往往指向同性。

在女性同性戀中,主動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礙,被動的一方是性對象選擇障礙;在男性同性戀中,被動的一方是性角色障礙,主動的一方是性對象選擇障礙。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