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崇陵是誰的陵墓

崇陵是誰的陵墓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陵是誰的陵墓?十三陵應該是世界上目前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墓葬羣,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境內,裏面埋葬着十三位皇帝,其中崇陵曾經發生過被盜案,那麼崇陵是誰的陵墓呢?

崇陵是誰的陵墓1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北45公里處的涇陽縣蔣路鄉的嵯峨山南麓。

唐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李適(發音爲:Kuò)駕崩於皇宮中的會寧殿,時年64歲,廟號德宗,葬於崇陵。

崇陵在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陵周圍約20公里,崇陵依山爲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長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塊鑿出凹槽,卡有鐵拴板,澆灌鐵汁,極爲堅固。

陵園有四門,均有石獅一對,朱雀門外有石人十對,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一對,仗馬五對。玄武門有仗馬三對。在朱雀門外還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賓,現只存下一人。部分石刻在20世紀60年代遭人爲破壞,但大部分仍存,十分雄偉壯觀。史載崇陵陪葬墓43座,今名位均無可考。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45公里涇陽縣蔣路鄉的嵯峨山南麓。唐德宗李適墓。李適(742年~805年),代宗李豫長子,在位期間(779年~805年),改租庸調爲兩稅法,並徵收間架稅、茶稅等,以增加財政收入。爲加強中央集權,對藩鎮割據勢力採取裁抑政策,但無成效。用宦官統率禁兵,致使宦官權勢日盛。

崇陵是誰的陵墓

崇陵依山爲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壘砌,嵌鑿石槽,澆灌鐵汁,卡有鐵板,十分堅固。陵園方圓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門旁有10餘尊石人,身着斗篷。近年在其陵區邊緣發現奉詔出使過黑衣大食的宦官楊良瑤墓神道碑。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遣唐使者曾在此山參與修築唐崇陵,當時的日本天皇因此也成爲嵯峨天皇,且將京都的一座山改名爲嵯峨野。

唐崇陵被盜案

2011年10月16日,涇陽縣文物旅遊局接到舉報稱,唐崇陵重點保護區內有可疑人員盜挖帝陵。涇陽縣文物旅遊局稽查大隊執法人員在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趙某。

涇陽縣公安局民警隨後抓獲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經訊問,四人交代了2011年10月4日同劉某某、王某某等10人(已另案處理),從河南相約一同來到涇陽縣盜墓的犯罪事實。

事後,經咸陽市司法文物鑑定組鑑定,該盜洞深約8.8米,雖未挖到地宮深處,但盜掘地點嚴重破壞了崇陵主體地貌,更對陵墓地宮入口處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咸陽文物旅遊局調查發現,涇陽縣唐崇陵文管所文保員張某,在案發的10月5日至10月16日,因雨天路滑,未按規定對陵區主墓葬區進行巡查。張某存在嚴重的失職行爲。

涇陽縣檢察院工作人員表示,經過初查確認事實後,目前檢察機關已正式對張某以涉嫌玩忽職守罪立案偵查。

崇陵是誰的陵墓2

崇陵是唐德宗李適的陵墓。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長子,母爲睿真皇后沈氏。

李適最初被封爲奉節郡王。寶應元年(762年)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雍王,在名義上統軍平定安史之亂。次年拜尚書令。廣德二年,被立爲皇太子。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適即位。李適在位前期,以強明自任,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用楊炎爲相,廢租庸調製,改行“兩稅法”,頗有一番中興氣象。

崇陵是誰的陵墓 第2張

之後任用倖臣盧杞等,並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轉壞。建中二年(781年),發動削藩戰爭,致使二帝四王之亂接連爆發,李適輾轉奉天、梁州等地,最後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將李晟等協力平亂。

執政後期,他委任宦官爲禁軍統帥,對藩鎮多事姑息。李適在位時期,內部興起了古文運動;在對外關係上,他聯合回紇、南詔,打擊吐蕃,爲“元和中興”創造了較爲有利的外部環境。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適於會寧殿駕崩,年六十四,在位二十七年。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

李適善屬文,尤工於詩。《全唐詩》錄有其詩。

崇陵是誰的陵墓3

崇陵是光緒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國最後一座帝王陵墓,位於泰陵的東南面約4公里的金龍峪,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地宮中合葬着光緒帝和他的隆裕皇后葉赫納喇氏(1868-1913年)。

光緒登基時,正值清朝面臨內憂外患,一直到1908年光緒皇帝駕崩,陵還未建。他的梓宮(棺槨)在故宮觀德殿暫安,1909年才由宣統朝着手操辦。修建期間,清朝已走向滅亡。

宣統皇帝與隆裕皇太后退位,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當時,南京臨時政府的議和代表及各省都督,對清室要求寬大應許。

1909年3月,光緒的棺槨又由觀德殿遷往西陵樑格莊行宮停放。雖然北京至西陵當時已通火車,但光緒棺槨仍用人擡。前面有衛兵開道,隨後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後面還有隆裕皇后、瑾貴妃等,最後是1400多輛轎車。

棺槨拾至阜城門,僅十里遠,就撒掉紙錢1000斤,用銀260兩。北京至西陵行程240華里,擡槓夫每天分爲60班,每班128人,輪流擡着棺槨艱苦行進。

沿途支搭三宿蘆殿,耗銀29000兩,經過四天三夜,才把光緒的棺槨運到樑格莊行宮安放於正殿之中。1913年崇陵在金龍峪建成,十一月十六日申時,光緒的棺槨才正式安放於崇陵地宮之中。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宮。

崇陵建成後,由於經費困難,沒有栽一棵樹木。光緒的老師樑鼎芬看到此景,覺得既不美觀又影響風水。他把北京訂購的近300個瓷瓶運到西陵,在冬季大雪之時將寶頂上的雪裝在這些瓶子裏。

崇陵是誰的陵墓 第3張

並貼上紅紙條,寫上“崇陵雪水”的'字樣,然後運回北京分送給清朝的遺老遺少。請他們收下雪水,並捐款爲崇陵植樹。樑鼎芬用換來的錢在崇陵宮門內,寶頂與羅鍋牆之間栽了很多銀鬆。

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雖不如雍正、嘉慶的陵墓那樣龐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但它除繼承清代建陵規制,參照咸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風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築技術的某些精華,仍具有它的特色。

整個陵寢根據守衛和祭祀的需要,建築了五孔橋、巡房、牌樓門、神廚庫、三路三孔橋、朝房、班房、隆恩門、燎爐、配殿、隆恩殿、三座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頂、地宮。

隆思殿木料均爲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質地堅硬無比,用這種木料製作一把普通太師椅,重量竟高達百餘斤,所以隆思殿被譽爲“銅梁鐵柱”,且樑架之間增加了隔架料,既能託頂,又使殿內更加美觀。

隆思殿內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圖案,柱身爲一條金龍盤繞向上,較其它帝陵的寶相花更加富麗堂皇。殿內彩繪鮮麗,殿前的龍鳳石,雕刻精巧,有立體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時間不長,保存比較完整。

崇陵地宮是清西陵唯一開放的皇陵地宮。地宮是拱券式的石結構建築,整個地宮有隧道1條,石門4道,券9道(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門洞券3座),金井l眼,龍鬚溝2條,漏眼14個,墓道全長63.19米,面積349.95平方米,空間2170.61立方米。

地宮內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個,是地宮的主體建築,高大寬敞,券頂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結構。

每道石門頂上都裝有重達十幾噸的銅管扇,既能支撐門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門開關自如,石門之上還有用整塊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門樓,八扇石門上,浮雕有造型生動的菩薩立像各一尊,菩薩的立像,高1.99米,神態莊嚴,氣勢威武。

穿過第四道石門進入金券,金券高大寬敞,是地宮的主體建築,東西長12米,南北寬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構築而成。寶牀上放置有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槨。

光緒居中,隆裕居左,梓宮四周有十六塊繪有五彩山水雲龍的龍山石,夾住梓宮邊角。兩座梓宮皆爲內棺外槨的形式,光緒帝棺木周身硃紅塗漆,雕有鍍金的藏文和梵文經咒以及萬字不到頭的底飾紋案,隆裕皇后棺木頂蓋上雕有金鳳一隻,挺立山岩,展翅欲飛,旁邊雲團朵朵,腳下海浪濤濤,山花灼灼。

金鳳頭上雕有九尊菩薩坐像,整個畫面佈局緊湊,造型優美,刀法玲瓏,線條細如髮絲,五彩塗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藝術品。

光緒帝的棺內有圍錦十三層,其中一層爲升龍、彩雲和壽山福海圖案,一層爲明黃底行繡綠色團花圖案,其他十一層均用金粉寫有梵文經咒,機頭處有“杭州織造臣舒麟”等字樣的陀羅尼緞,綵緞錦色爲藍、紫、紅三種。

隆裕皇后棺內僅有圍錦三層,均以紫色,寫有金粉梵文經咒,帝后兩棺底層,均墊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