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百善孝爲先、孝爲百行首,我國是具有良好的尊老敬老風俗的習慣,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的相關信息,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1

與尊老敬老有關的風俗如下:

1、重陽節;

2、出門時應與老人道別;

3、見面時應鞠躬行禮;

4、吃飯時家庭之中最年長者先動筷子;

4、爲長輩倒酒或茶時,應起立鞠躬而倒;

5、敬酒時應先敬長者;

6、長輩敬酒時,你要說“謝謝”;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7、上座時應年長者先坐,按輩分依次而坐;

只要一心一意孝順尊敬自己的老人,習俗就不重要了。老人需要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禮節與習俗,老人需要的只是做晚輩的理解與孝敬,只要你多抽時間關心老人,耐心地聽老人的心裏話就夠了。

擴展資料: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人們進入老齡階段、病殘、喪偶、喪失勞動能力、超過退休年齡而無法工作或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家,能夠得到家庭、社會的贍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爲、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2

“百善孝爲先、孝爲百行首”,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孝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每個地域圍繞“孝”產生了許多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敬老習俗和禮儀。岱山居民受儒家文化的薰陶,“祖先崇拜”信仰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形成了許多侍奉盡孝、祭祀懷念方面的敬老習俗。主要有

1、傳統節日中的敬老習俗。在春節、端午、重陽、中秋等傳統節日中,子女都要看望父母及長輩並贈送禮物。據《岱山鎮志》風俗志記載岱山人過節以端午重陽爲最盛。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第2張

2、生辰壽誕中的敬老習俗。主要有做壽禮儀和六十六歲習俗。每當長者壽期一到,親戚、小輩們都挑“幢籃”給長輩送壽禮。禮有“四色禮”“八色禮”“十二色禮”之分。俗傳爲“六十六,閻羅大王請吃肉,六十九,閻羅大王請喝酒”。老人到66歲誕辰,兒女們向他們敬獻六十六塊豬肉燒成的菜餚,以祝健康長壽。

3、結婚中的敬老習俗。結婚之日女方要贈與男方長輩禮物,要向男方族中長輩敬茶,長輩則給新人見面禮,以示雙方已認親;新婚第二天,新娘子向公婆等長輩敬茶等等。

4、平常生活的敬老習俗。在平常生活中,敬老更多地體現在養老上。每個月給老人零花錢,俗稱“飯鈿”。

5、喪葬禮儀中的.敬老習俗。過去岱山喪葬習俗繁瑣,隨着喪事簡辦風尚的掀起,傳統的繁瑣程序得以簡化。然而披麻戴孝、守夜、做“七七”、“百日”、“週年”等一些傳統祭祀形式仍有延續。

6、祭祀活動中的敬老習俗。清明、七月半、冬至三節,用做“羹飯”的形式來供祭祖先,以表懷念孝敬祖先,祈禱祖靈保佑生者消災去邪。

岱山敬老習俗千百年傳承下來,這些約定俗成的規距禮儀,不同於文字理論上的教育,它對下一代培養“孝”心,形成敬老風尚,具有更直接、更強烈的現實意義。

2010,傳統敬老習俗列入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3

關於尊老敬老的故事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爲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爲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爲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爲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爲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着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第3張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爲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爲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爲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讚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裏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爲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羣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爲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羣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爲讚歎不已。有詩讚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髮衝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衆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着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擡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揹回家鄉。後人有詩讚曰:

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尊老敬老風俗有哪些 第4張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羣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裏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着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麼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裏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捨,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閤家歡樂。有詩讚曰: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