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據瞭解,語言不通、智能鴻溝、孤獨是“老漂族”遇到的的三大難題。善待“老漂族”,其實路徑和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1

背井離鄉,到外地打工,曾經年輕的“漂”一族如今已經成爲常態。隨着外地年輕人在大城市紮根,其父母一輩也跟隨成爲“老漂族”——語言不通、孤獨、怕生病,融入新生活不易成爲他們的現狀。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人。

據媒體報道,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這些老人在家庭中往往承擔“帶孩子,做家務”的重任。隨着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口流動加速,越來越多的老人爲了照顧孩子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走進陌生的環境。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兩口子專心掙錢奔前程,父母在家照顧好孩子,成爲當今很多家庭的真是寫照。

據瞭解,語言不通、智能鴻溝、孤獨是“老漂族”遇到的的三大難題。此外,擔心體力精力不足成負擔、怕生病、迷茫感也是很多“老漂族”遇到的困境。

有北京“老漂族”接受採訪,問及打算在外“漂”多久時表示,等到孫女上了初中,不再需要人經常照看了就回老家,她覺得自己不能適應北京的生活方式,“這邊的生活節奏太快,習慣不了”。

專家表示,“老漂族”漂得安心需要國家、社會、社區、家庭和老年人個體共同努力。構建有利於老年人社會融入的制度和文化,提高社會對老年流動人口的包容性,降低老年人異地生活的精神壓力。

在家庭層面,代際間需要減少代溝,加深理解,互敬友愛,構建和諧家庭代際關係,較好地實現養老扶幼。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2

隨着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大,一部分老年人爲支持兒女事業、照料孫輩,“候鳥式”離家漂至陌生城市,被稱爲“老漂族”。他們在異地他鄉面臨着醫保、文化差異甚至語言不通等問題。在最近一次的專項調查中,52.2%的受訪者坦言自己的父母是“老漂族”。

“老漂族”在融入陌生城市中的不適,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醫保等公共服務壁壘尚未完全打通,相當一部分“老漂族”既享受不了新城市的市民化待遇,戶籍地待遇也無法做到無縫遷移。比如調查中發現的老人購藥難問題,有的老人不得不揹着重達十斤的藥袋,這顯然是必須改變的;再比如,他們在陌生城市的休閒生活,以及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還需要得到充分滿足。這些現象就催生出一個“身心漂泊”的`老年羣體。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第2張

像重視“留守兒童”一樣善待城市“老漂族”

善待“老漂族”,其實路徑和方向是非常明確的。比如,對於“老漂族”羣體的數量和規模,缺乏足夠的正視。從數據看,“老漂族”的規模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大。因此,千萬不能再以個別現象來看待“老漂族”羣體,且在一個老齡化程度仍在加深的社會中,也不能寄望於靠時間來自動消化這個問題。

善待“老漂族”,各地都應該在行動上作出更深層次的改革。應該看到,這一特殊羣體所遭遇的不便、不適,與“留守兒童”問題一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城鄉二元結構的產物。如今,各級政府正從公共服務、戶籍、土地等方面,通過深化改革,加快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方向轉變。而對於同樣由於城鄉二元結構所導致的“老漂族”,也理應作出妥善的制度安排。

從行動上看,近些年,不少城市都加大了引才、留人力度,但我們注意到,多數城市出臺的針對外來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規定中,一般都只強調對隨遷子女的公共服務保障,卻鮮見對隨遷老人的配套安排。

我國1800萬老漂族現狀需關注 第3張

加大對“老漂族”的關照,離不開觀念的更新,也確實還對應相關成本分擔問題。但是,不能把這種成本狹隘地理解爲負擔。一方面,很多環節的優化,並不需要那麼高的成本。如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車站、機場、醫療機構等場所,應當設立老年人優待服務窗口,老年人可優先購買車票、船票、飛機票,優先就診、化驗、檢查等,然而各地落地情況不一。這背後其實更多還是態度問題。

另一方面,功利地來看,善待“老漂族”,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實際也是爲年輕人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解決幹事創業後顧之憂的配套服務。更現實地理解,相當一部分“老漂族”是爲了幫年輕人帶娃、分攤家務而進城,降低他們融入不同城市的門檻和阻力,置於當前生育政策放開的背景下,客觀上也契合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在這個問題上,各個城市都該有宏觀上的考量。

隨着老齡化和城鎮化的繼續推進,像重視“留守兒童”一樣,善待城市“老漂族”,已顯得十分重要。從觀念到行動,不妨將之當成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課題來對待。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