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來源:時髦谷    閱讀: 3.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三孩政策實施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在陸續修改本地計生條例,我國多地已經正式推出了育兒假政策。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1

11月26日,遼寧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修改決定》重點圍繞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進行修改,同時強化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的保障,確保相關政策措施相互銜接。其中規定,子女不滿三週歲的夫妻,每年分別享受累計10日育兒假。

條例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並取消社會撫養費,刪除與三孩生育政策不適應的規定。優化生育全程服務,推動出生醫學證明、兒童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聯合辦理,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一是完善規劃、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措施,推動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持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機構;

二是加大對嬰幼兒家庭照護的支持力度;

三是市、縣人民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時,對於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條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根據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等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對於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制定差異化租賃和購買房屋的優惠政策;

四是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圍孕期、孕產期保健服務,承擔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的指導服務;

五是《修改決定》在計劃生育服務方面明確規定禁止採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的合法權益

一是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計劃生育家庭,進一步完善獎勵扶助措施,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建立健全生活、養老、醫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

二是給予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年滿六十週歲後住院治療的,其子女每年累計享受15日的父母照料假。照料假期間,可以享受與在崗人員同等的待遇。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2

三孩政策實施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在陸續修改本地計生條例,其中鼓勵生育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保障措施備受矚目。就在陝西省就育兒假徵集意見時,我國多地已經正式推出了育兒假政策。

黑龍江近日修正通過的《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設立育兒假,規定用人單位每年給予3週歲以下嬰幼兒父母各10日育兒假,假期工資照發。

9月,四川省通過了關於修改《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明確“子女三週歲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別享受累計十天的育兒假,育兒假視爲出勤。”除此之外,《條例》的修改內容還包括推動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強化建設嬰幼兒活動場所、母嬰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等內容。

2021年10月1日實行的《貴州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依法登記結婚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符合政策生育的,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女方增加產假60天,男方享受護理假15天,3週歲以下嬰幼兒的父母雙方每年享受育兒假各10天。

華商報記者梳理髮現,截至2021年10月31日,至少有17個省級行政區已完成計生條例修訂,或計生條例修訂草案已公開徵求意見。此前的2021年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第2張

聲音:90後父母期盼育兒假

育兒假消息傳來,年輕的父母拍手稱快。25歲的張女士在高新一家企業上班,今年8月,她剛剛修完產假,但還在哺乳期。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間,張女士說,目前最缺的就是時間,總期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寶寶,“看到育兒假的消息,感覺到太暖心了,這是我目前最期盼的假期了。等這個政策實施,我和孩子爸爸未來三年,都能多出幾十天來陪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因爲孩子生病或老人有事,向公司請假了。”

30歲的李先生目前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說,自己和妻子都特別愛孩子,雙方的父母也都能幫上忙,所以結婚後生了兩個孩子,老大三歲,老二一歲。雖說老人比較給力,但老二出生之後,自己和妻子還是感受到精疲力盡,特別是秋冬,兩個孩子接連生病、咳嗽,他和妻子不得不多次向單位請假,請得次數多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看到育兒假的消息,我和妻子都很開心,每年多30天的育兒假,照顧孩子就從容多了,我們也可以考慮響應國家號召,把三胎計劃提上日程了。”

不過,也有年輕女性擔心,育兒假是否能真正落到實處,會不會給女性就業造成困擾?在一家外企上班的陳女士說:“政策是政策,但是企業不一定能執行。現在很多企業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以自己孩子小爲理由,經常請假,你的工作交給誰來幹呢?目前來看很難實現。現在提倡三胎,生一個孩子休一次產假,每個孩子三歲之內還有30天育兒假,這很可能會讓用人單位不歡迎育齡女性,對女性就業造成困擾。”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3

最近兩天,上海、浙江、重慶、湖北、北京密集宣佈了延長生育假期的決定。

按照最新的規定,上海、湖北、北京的女職工產假都已延長至158天;浙江則規定,生育一孩女職工可有158天假期,生育二孩、三孩,女職工可有188天假期。

不只是這幾個省市,今年各地落實“三孩”生育政策,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時,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等幾乎成爲“標配”動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隨後,各省市自治區在國家規定的98天產假基礎上,已經延長過一次產假。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全國宣佈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廣東在全國最先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將產假延長至128天,後來全國各地把廣東作爲一個參考,產假越加越多,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產假最多可達190天。2016年9月,廣東省人大又重新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把婦女產假增加至178天。

“後來我在調研中,有女職工反饋說,以前企業招人是越年輕越好,後來會問‘你兩個孩子生完了沒’;還有女職工反饋說,如果產假太長,自己的‘武功’(工作能力)都會廢掉了。”董玉整說。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第3張

事實上,這代表了不少職場女性的心聲——延長產假後,女性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遭遇更實際的“歧視”。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楊菊華今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要體現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要讓女性實現家庭和職場兼而得之。除了母親的產假以外,父親的陪產假也一定要落實,因爲如果只是母親休假,相當於進一步強化了母職,會帶來“母職懲罰”,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上。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父母育兒假試點,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

董玉整指出,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實主要與三方面有關,一是時間保障,二是緩解經濟壓力,三是解決女性生育和事業發展之間的關係題,這三個方面都與假期有關聯。而“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中,怎麼分擔?這是一個很大的、嚴峻的現實問題。

在他看來,目前很多地方增設了父母育兒假,比如孩子三歲前,父母每人每年可享有10天育兒假期,但這並沒有真正解決分擔的問題。可以參照歐洲一些國家的經驗,比如設置產假時間的總天數,規定父母雙方都要休,並且規定任何一方至少要休總天數的1/3,讓男性真正深度參與到育兒過程中來。這樣,生育陪護孩子的重擔就不是過度壓在女性一方身上,而是父母同休;同時,保證提供假期薪酬的責任也就不會只是過度壓在女方單位一方,而是男女雙方的單位都要承擔各自的支出,從而減輕女性因爲生育撫養子女對自己工作單位、對自己事業發展的沉重壓力。

“如果這個分擔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女性職工就會有因爲休產假影響事業發展的現實顧慮,就會繼續影響女性的`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爲。”董玉整說。

遼寧生育政策2021年最新政策 第4張

目前,重慶和北京都已經在探索夫妻“分擔”生育假期機制方面,邁出了一步。

11月25日,《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經表決通過,其中明確,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職工,在產假或者護理假期滿後,經單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兒假至子女一週歲止,或者夫妻雙方可以在子女六週歲前每年各累計休五至十天的育兒假。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副主任黎藜對此解讀稱,與之前的法規相比,以前只有女職工可以休育兒假,現在規定夫妻雙方都可以休育兒假,更爲靈活和人性化。

11月26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通過,其中提出,按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享受延長生育假六十日,男方享受陪產假十五日。女方自願減少延長生育假的,男方享受的陪產假可以增加相應天數。

北京市衛健委解釋稱,建議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修改完善本單位休假管理制度,可以通過雙方單位開證明等方式實現夫妻雙方之間調整假期分配。

董玉整進一步指出:“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意味着家庭、用人單位與政府幾方面共同承擔生育成本。只有把幾方的切實利益理順了,把幾方的現實擔憂緩解了,人們的生育意願纔有望提升。“當然,生育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行爲,不只是單純的經濟行爲,而是有多方面的考量,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社會問題,需要把人口問題上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加以謀劃化佈局,並且持續推進,如此,提振生育率纔可能會取得一定的積極效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