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心理分析學派

心理分析學派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分析學派,時代在變化,人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難免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學的三大流派分別是精神分析學派、行爲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下心理分析學派的相關信息。

心理分析學派1

六大主流心理學學派

構造主義心理學

1)代表人物:馮特及其學生鐵欽納

2)起源:1899年產生於德國,後在美國得到發展

3)研究對象及主張:構造主義認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即心理經驗的構成元素及結合的方式與規律,並主張心理學應該用實驗內省法研究意識經驗的內容或構造,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及它們如何結合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他們強調心理學是一門純科學,其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但不重視心理學的應用。

4)貢獻與侷限:構造派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應用實驗方法系統研究心理問題的派別。把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只研究心理內容本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其意義和功用。

行爲主義學派

1)代表人物:華生(J.B.Watson,1878—1958)

2)起源:1913年產生於美國

3)研究對象及主張:這一學派不同意心理學探討意識,認爲心理學是行爲的科學,心理學的目的應是尋求預測與控制行爲的途徑。他們認爲心理學應當研究“客觀觀察所能獲得的並對所有的人都清楚的東西”,也就是人的行爲,並提出“刺激—反應”(S—R)的行爲公式。行爲主義主張客觀的研究方向,有助於擺脫主觀思辨的性質,更多從實驗研究中得出結論。

4)新行爲主義學派:起源於1930年,以托爾曼爲代表

新行爲主義認爲,有機體不是單純地對刺激作出反應,它的行爲總是趨向或避開一個目標。在動物和人的目的行爲之間,必須有一個“中介”因素,這就是個體的認知。也就是說在“刺激—反應”過程中,加進一箇中介變量(O),使行爲主義的模式成爲“S—O—R”。

5)貢獻與侷限:強調客觀的實驗操作,衝擊了內省心理學,促進了心理學的廣泛應用和程序教學的開展,但陷入了還原論和機械論的境地。

格式塔學派

1)代表人物:韋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 (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後期代表有勒溫(K.Lewin,1890—1947)

2)起源:1912年起源於德國

3)研究對象及主張:反對構造主義的元素主義和行爲主義的S—R公式,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完形或整體結構,並認爲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意識不等於感覺、感情的元素的總和,行爲也不等於反射弧的集合,思維也不是觀念的簡單聯結。

重視整體的觀點和強調各部分之間動態的聯繫以及對創造性思維的認識 。

4)貢獻與侷限:格式塔心理學派作爲一個獨立的學派,使人們對意識經驗發生興趣,至少把意識經驗看作心理學的一個合法的研究領域,並繼續促使人們對意識經驗的研究和興趣是有意義的。但其把全部心理學問題,完全簡化爲數理的問題。這其實已經違背了系統觀。

有些經驗的質不能用傳統的各種感覺的結合起來解釋,這些質叫格式塔質,或形質。——厄棱費爾

精神分析學派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榮格

2)起源:1900年奧地利

3)研究對象及主張:人的心理可以分爲兩部分:意識與潛意識。

潛意識不能被本人所意識,它包括原始的盲目衝動、各種本能以及出生後被壓抑的動機與慾望。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認爲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擺佈個人命運和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恆力量;

把人格分爲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與生俱來,包括着先天本能與原始慾望;自我由本我分出,處於本我與外部世界之間,對本我進行控制與調節;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與理想兩部分,主要職能是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衝動。三者通常處於平衡狀態,平衡被破壞,則導致精神病。

4)貢獻與侷限:

貢獻:無意識和潛意識的研究領域。

侷限:1、泛性論的傾向;2、生物化傾向;3、理論的主觀色彩濃厚。

心理分析學派

人本主義學

1)代表人物: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羅傑斯(rs,1902—1987)

2)起源: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美國

3)研究對象及主張:它既反對精神分析學派貶低人性、把意識經驗還原爲基本趨力,又反對行爲主義學派把意識看作是副現象,主張研究人的價值和潛能的發展。

從探討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價值角度,認爲心理學應改變對一般人或病態人的研究,而成爲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學,揭示發揮人的創造性動機、展現人的潛能的途徑。

4)貢獻與侷限:

反對僅僅以病態人作爲研究對象,把人看爲本能犧牲品的精神分析學派,也反對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學的客體的行爲主義學派。主張研究對人類進步富有意義的問題,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

忽視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對人的先天潛能的制約和影響。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爲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認知心理學

1)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

2)起源: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

3)研究對象及主張:認知心理學包括廣義的認知心理學和俠義的認知心理學。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J.Piaget)的發生認識論,他把人的認識發展看成是一種建構的過程,並仔細研究這一過程的發展階段。狹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解釋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

這一學派反對行爲主義理論,認爲不一定必須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礎後,才能研究心理現象。他們把人看成計算機式的信息加工系統,認爲人腦的工作原則與計算機的工作原則相同,因而可以在計算機和人腦之間進行類比。他們強調人的已有知識結構對行爲和當前認知活動的決定作用,併力求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方式發現人們獲取和利用知識的規律,達到探究人類認知活動規律的目的。他們還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強調對人的認知過程進行整體綜合分析。

4)貢獻與侷限:認知心理學派的理論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對反對行爲主義的機械論、弗洛伊德主義的非理性主義有積極的意義,對擴大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心理學的現代化、發展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等均有貢獻,而且成爲當前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們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加以研究,在心理學界依然存在爭論。

心理分析學派2

第一個,精神分析學派

這個流派是弗洛伊德在畢生的精神醫療實踐中,對人的病態心理經過無數次的總結、多年的累積而逐漸形成的。

精神分析強調人的潛意識,在個人層面,也有本我、自我、超我的結構理論,是心理學重要的學派之一。

第二個,行爲主義

行爲主義創始人華生,強調以客觀的方法研究心理學。

心理分析學派 第2張

第三個,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強調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每個人都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是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關心人的價值和尊嚴,強調尊重、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

第四個,認知行爲主義

認知行爲主義融合認知論和行爲主義兩種觀點解釋學習的心理學理論。

其應用主要包括阿爾伯特·艾利斯的ABC理論,A是誘發事件、B是不合理信念、C是行爲結果,強調不合理的信念並不是來源於刺激本身,而是來源於自己對於刺激的認知。

心理分析學派3

七大心理學流派及主要觀點:

一、構造主義;

二、行爲主義;

三、格式塔心理學 (完形心理學);

四、機能主義;

五、精神分析學派;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七、認知心理學 (信息加工心理學)。

一、構造主義

代表人物:馮特、鐵欽

主要觀點:

1、心理學應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爲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

2、用內省的方法,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3、強調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規律。

二、行爲主義

代表人物:華生

主要觀點:

1、《在行爲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爲主義的誕生;

2、行爲主義的興起被稱爲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勢力);

3、反對研究意識,直接研究行爲;

4、反對內省,主張採用實驗法進行客觀研究。

三、格式塔心理學 (完形心理學)

代表人物:韋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觀點: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爲元素,主張從整體上研究心理現象

四、機能主義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和 安吉爾

主要觀點:

1、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

2、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心理分析學派 第3張

五、精神分析學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觀點:提出潛意識;主張人格結構的三層次;主張性慾論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代表人物:羅傑斯、馬斯洛

主要觀點:

重視人自身的價值,提倡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獨立於精神分析學派和認知 行爲主義理論的“第三力量”)

七、認知心理學 (信息加工心理學)

代表人物:奈瑟、皮亞傑

主要觀點:

1、美國心理學家奈瑟《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着認知心理學已成爲一個獨立的流派;

2、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爲心理學發展史上的 “第二次革命”;

3、強調意識的能動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4、主張以信息加工觀點爲核。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