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關於屈原的故事(集合15篇)

關於屈原的故事(集合15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屈原的故事1

今天小記者我,要來訪問一位非常愛國的古人,常常在端午節時會聽到他的名字,這樣你們猜到了嗎?還沒對吧?那就跟我一起乘着時光機,回到過去。

關於屈原的故事(集合15篇)

到達目的地,小記者我往江邊看去,隱隱約約看見我要找的人,連跑帶跳的趕到他的身旁,問了一句:“請問是屈原先生嗎?”

那位站在江邊的老伯伯,緩緩的轉身看着我,說了一句:“請問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找到了屈原先生,使我超級興奮,我趕緊請他坐在一旁的石頭,便說:“不好意思,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不知道您是否有空?”

“有事有啦,不過你要快一點,因爲我還有事要做。”

“那請問您,爲什麼您要選擇自殺,而不是活下來?”

“因爲我覺得這世上好像沒有人可以瞭解我,既然沒有知音,倒不如不要活在這個世上。”聽了這番話,我不禁替他感到難過,但又打起精神繼續訪問。

“那如果你死了,不是就無法繼續造福人民了嗎?”

“你說的也是啦,但我好像已經沒有心情管那些了。”

“怎麼會呢?你要打起精神,讓這個國家的人民都過着幸福的生活,不要因爲君王,而讓他們都過着窮困的生活。”

“雖然我知道你說的都對,但沒有人和我一樣想要幫助百姓,所以還是算了吧!況且,我也不想被他們污染,所以我必須這麼做,謝謝你的意見,但還是很高興認識你。”

屈原先生一說完,就抱着身邊的大石頭跳進水裏,

趕緊到村口大喊:“屈原先生跳水自殺了!快幫忙啊……”我話還沒說完,就被強迫帶回去了。

回到這裏,我想了想,原來屈原這麼愛國,但其實我最佩服他的一點是,他還是會保護自己,堅持自己的理念,直到他徹底絕望爲止,不管事實如何,屈原真的是一個令人非常敬佩的古人。

關於屈原的故事2

愛國人物屈原的故事

楚懷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學侍臣晉升爲左徒。這職務相當高,僅次於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副宰相。這時候,屈原才22歲。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宮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爲屈原的政治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跟楚國早年的改革家吳起有許多共同之處,對舊貴族勢力顯然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後鄭袖、上官大夫靳尚跟稍後的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

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分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爲孤傲自大,頭腦簡單,無一定主見。懷王經不起鄭袖、靳尚一夥的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職務,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務,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從此屈原鬱郁而行。

楚懷王三十三年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着懷子櫺柩運回郢都,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他被流放了,標誌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結束。

可以說屈原的一生都是個悲劇。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爲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滿腔憤怒化爲詩歌。著《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發了他熱愛祖國、同情人民、嚮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熾熱感情。這些詩作如今萬古流芳。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克楚國郢都,長期在洞庭湖流域過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國大勢已去,他絕無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國,於當年五月初月懷石投汩羅江而死,終年62歲。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縱觀他的一生,作爲一位政治家跟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跟事業永遠爲後人所惋惜。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以及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爲後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近代學者梁啓超首推屈原爲“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羣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爲人民詩人的人”。《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爲“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關於屈原的故事3

幫老奶奶背米

一個夏天下午,屈原剛剛讀完書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滿臉都帶着開心的笑容。他一邊踢着路邊的小石頭,一邊低頭欣賞着腳上那雙他媽媽剛給他做好的新鞋子:嶄新的布料,鮮豔的顏色,還有那根雪白的繫鞋帶,漂亮極了。

他正追着滾動的小石子,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米粒痕跡。他擡頭順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見一位老婆婆揹着一袋米艱難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個小窟窿,米正順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婆婆,請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連忙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老婆婆看見大米不斷往外漏,焦急地說:“糟糕啦!這怎麼辦?”他跑過來,看到婆婆焦急的樣子,眉頭皺了一皺。他忽然低下頭,看見那根白白的繫鞋帶,靈機一動,對着婆婆興奮地說:“婆婆,你別焦急,我有辦法了!”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把那繫鞋帶卸了下來,這時婆婆明白了,她說:“多漂亮的繫鞋帶,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說什麼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後用繫鞋帶綁緊紮緊,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歲月洗刷過得臉,對婆婆說:“你累了,我幫你背米回家吧,你來帶路,好嗎?”說着就從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來到婆婆家了,原來婆婆是一位守着邊疆的戰士的母親,婆婆連聲給他道謝。小屈原就說:“你的兒子爲國效力,我幫你是應該的。你就當我是乾兒子吧!”

小屈原已經把出來的目的——玩,拋到老遠了。他又低頭看看自己那雙少了一根系鞋帶的新鞋,心裏感到非常滿足 。

屈原投江

屈原本爲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 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 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 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 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爲民報國的熱情。

後來曾經被召返。 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 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 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 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 再次驅逐屈原。 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 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糉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

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 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據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 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 但從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 中國社會主流所公認的一直是端午節祭祀屈原。

關於屈原的故事4

以下是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關於愛國感人的歷史故事:屈原投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於楚國貴族。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關於屈原的故事5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了,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去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的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關於屈原的故事6

小朋友,你們都吃過糉子吧?糉子使用蘆葦葉包上糯米做成的,又粘又甜,可好吃了。咱們國家的人民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賽龍船,可熱鬧啦。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也叫“糉子節”。人們爲什麼要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呢?這裏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等我講完了,你們就知道了。

古時候,咱們中國是由好多好多小國組成的,有一個小國叫楚國,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人。 屈原從小就特別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家鄉的人民。那時候,人民的生活特別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屈原的心裏非常難過。怎麼才能讓窮人吃上飯,過上好日子呢?他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什麼好主意呢?在屈原他們家鄉附近,有個大石頭叫米倉口,跟流泉水的小洞那樣,從那裏邊往出流沙子。有一天,忽然從米倉口裏邊流出來好多大米,有一戶窮人發現了,就把大米揹回家,做成大米飯吃了,這件事一下子就傳開了, 這時候,屈原的爸爸發現家裏的糧倉裏大米一天比一天少了,這時怎麼回事 ?他打算夜裏藏在糧倉旁邊,看個明白。

那幾戶背了大米的窮人也覺得挺奇怪,怎麼一下子米倉口不流沙子,流出大米來了呢?他們也想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兒。

一天夜裏,他們悄悄地來到米倉口旁邊藏了起來。天快亮的時候,忽然,他們看見有個人朝米倉口走過來,身上還揹着一個大口袋,那個人來到米倉口,把口袋裏的東西往裏邊一倒,倒完了轉身就走。那幾個窮人趕忙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白花花的大米。有個人說:“快,咱們追上去看看他是誰。”那幾個窮人追上以後,一齊跪下,連聲喊着“謝謝恩人,謝謝恩人!”這時候,只見那個人回頭來說:“快起來,千萬別吱聲。”他們擡頭一看,這個人是屈原,大家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正在這時候,屈原的爸爸也趕來了,屈原看到爸爸,把頭低下了,小聲地說:“爸爸,孩兒把這件事告訴您,我,我……..”屈原的爸爸看到屈原這樣熱愛人民,心裏非常高興地說:“孩子,你做的對啊。可是你想想,你就是把咱家有的米全弄來,也只能幫助幾戶窮人。你現在還小,應該好好讀書,學習知識,將來把我們國家管理好了,天下的窮人不就有飯吃了嗎?”

屈原聽了爸爸的話,覺得爸爸說得有理。從那以後,屈原更加用功讀書了,早晨起得很早,晚上很晚很晚才睡覺。幾年以後,屈原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楚國的國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讓他來當官,管理國家大事。

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秦國的小國很強大,他們老想着把楚國和別的效果消滅了,咱家通知整個中國。屈原非常熱愛他的祖國,熱愛楚國的百姓,他就給國王出了好多主意,怎樣抵抗秦國,保衛自己國家的安全。屈原還讓一些有本事的人來管理國家的一些事情,爲國家出力。這下子,楚國一些有錢有勢的壞蛋,看到屈原這麼有本事,又得到國王的重用,就特別恨屈原,經常在過往的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楚國的國王本來就糊里糊塗,不分好壞,這麼一來,就不讓屈原爲國家做事了。從那以後,國王和那些壞蛋每天吃喝玩樂,什麼事多不管。楚國一天比一天糟了,這事讓秦國知道;以後,就派軍隊來攻打楚國,楚國的國王沒有辦法,只好也派了好多軍隊跟秦國的軍隊打仗,結果,被秦國的軍隊打敗了。這時候,楚國的國王后悔了,馬上派人找到屈原,讓他接着爲國家做事。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高興極了。可是,沒過多少日子,國王又聽了那些壞蛋的話,又不讓屈原爲國家爲人民做事了,還要把他趕到很遠的地方去。

楚國的人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傷心,他們都來爲屈原送行。屈原看着楚國人民,看着楚國的山,楚國的水,想到不久就會被秦國佔領,眼淚就刷刷地流下來。屈原懷着悲痛的心情,離開了楚國人民。他騎着馬想到別的小國住些日子,可是走了幾天,他的嗎叫着不肯往前走。屈原像,連馬都捨不得離開楚國,我爲什麼要離開楚國啊,我是楚國人,不能離開自己的祖國,就好似死,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屈原來到了湖南省的汨羅江邊的時候,得了病,身體慢慢不行了。後來,他又聽楚國的首都也讓秦國的軍隊佔領了,心裏更加悲痛。他每天吟唱着他寫的詩歌,在汨羅江邊走來走去。 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汨羅江邊上,颳着冷風,屈原對着明亮的江邊,看着自己滿腦袋的白頭髮:“唉!自己已經老了,不能再爲楚國做事情。”他恨楚國的那幫壞蛋,更恨秦國佔楚國。屈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祖國讓別人糟蹋,就抱着一塊石頭,用盡全身的力氣,跳進了汨羅江。就這樣,屈原爲了自己的祖國爲了祖國的人民,悲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後,楚國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戶戶把糉子,煮熟後,划着船把糉子扔到江裏,讓魚吃,爲的是不讓它們傷害屈原的身體。打這以後,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划着龍船,吃着糉子,紀念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屈原。

關於屈原的故事7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屍身。爲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裏扔飯糰、倒雄黃酒。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一系列論證。 黃榴丹也認爲雖說法衆多,但紀念屈原說仍佔主流地位。

關於屈原的故事8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因爲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爲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雄黃酒: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 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糉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裏面丟,說是讓魚甲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另一說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則在端午節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爲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裏去」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 城裏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你爲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 「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裏牽的纔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爲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 爲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爲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關於屈原的故事9

一個夏天下午,屈原剛剛讀完書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滿臉都帶着開心的笑容。他一邊踢着路邊的小石頭,一邊低頭欣賞着腳上那雙他媽媽剛給他做好的新鞋子:嶄新的布料,鮮豔的顏色,還有那根雪白的繫鞋帶,漂亮極了。

他正追着滾動的小石子,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米粒痕跡。他擡頭順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見一位老奶奶揹着一袋米艱難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個小窟窿,米正順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奶奶,請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奶奶連忙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老奶奶看見大米不斷往外漏,焦急地說:“糟糕啦!這怎麼辦?”他跑過來,看到婆婆焦急的樣子,眉頭皺了一皺。他忽然低下頭,看見那根白白的繫鞋帶,靈機一動,對着婆婆興奮地說:“婆婆,你別焦急,我有辦法了!”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把那繫鞋帶卸了下來,這時婆婆明白了,她說:“多漂亮的繫鞋帶,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說什麼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後用繫鞋帶綁緊紮緊,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歲月洗刷過得臉,對婆婆說:“你累了,我幫你背米回家吧,你來帶路,好嗎?”說着就從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來到婆婆家了,原來婆婆是一位守着邊疆的戰士的母親,婆婆連聲給他道謝。小屈原就說:“你的兒子爲國效力,我幫你是應該的。你就當我是乾兒子吧!”

小屈原已經把出來的目的――玩,拋到老遠了。他又低頭看看自己那雙少了一根系鞋帶的新鞋,心裏感到非常滿足 。

關於屈原的故事10

楚國的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專聽接受秦國張儀賄賂過的靳尚和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受秦王的騙,到秦國去,被扣押在咸陽,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國。太子橫立爲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擔心楚國要亡在這批人手裏,心裏非常苦悶。他不斷地勸楚頃襄王遠離小人,收羅人才,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爲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就怕楚頃襄王反抗秦國,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他們勾搭起來在楚頃襄王跟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排擠出去,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他在洞庭湖邊、汨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上,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頭散髮,骨瘦如柴。

有個漁父勸他:你何必這樣呢?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你爲什麼不跟世人一樣呢?

屈原說:國王他們是糊塗人,只有我清醒啊!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裏像刀割一般。我怎麼能夠眼看着國家的危險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這樣的想法,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國搶楚國的土地的人民,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把他的歌寫下來,這會兒寫得更多了。《離騷》這首有名的長長的詩歌,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憂慮國家的前途,日裏夢裏,老想回楚國的國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他的愛國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麼腐敗,秀麗的河山逐漸被秦國搶去,楚國太危險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楚王,事實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對他說:你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我怎能扔了家鄉、扔了父母之邦啊!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頭還向着土山啊!救國的道路漫長漫長啊,我不能離開楚國,我要上下尋找救國之路啊!

壞人掌權,楚國的大難終於臨頭了。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這時,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願意眼看楚國被毀,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敵人手裏,他要和楚國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以身殉國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子呢?他們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裏的米飯撒在水裏獻給他。他們爲他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爲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糉子,把小船改爲龍船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儀式來紀念屈原。再後來,逐漸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

關於屈原的故事11

屈原簡介: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楚國大夫,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

屈原爲什麼被放逐: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

屈原爲什麼要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和端午節的關係:

端午爲陰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日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傳來,汨羅江畔的居民無不爲之失聲痛哭。他們在第一時間駕着各自的小船趕到江裏,盼望能找到屈原的遺體。爲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水中的魚蛟吞食,他們想到了補救方案——往江中大量投放食物,以求吃飽了的魚蛟等江中動物放過屈原的遺體。從此,端午節成爲重要節日,直到今天。

關於屈原的故事12

楚國的大夫屈原早就瞧出秦昭襄王沒安好心,屢次三番勸過楚懷王,要他聯合齊國共同抗秦。但是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終於聽了靳尚、公子蘭這一夥人的話,連自己的命都丟了。如今楚頃襄王做了國君,不但沒把這批人治罪,反倒重用他們。屈原看着這批人只圖眼前安樂,目光短淺,膽兒又小,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這樣做正是拿肥肉去喂老虎,楚國早晚要亡在他們手裏。

他心裏苦悶得沒法說。他痛恨靳尚、公子蘭這批人,以爲不能跟他們在一起共事,就打算辭職。但是一想到楚國的地位這麼危險,又不忍心就此走開。他勸楚頃襄王收羅人才,遠離個人,鼓勵將士,操練兵馬,好爲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他們這幾個人就怕屈原在楚頃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國的話,怕打起仗來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

屈原還是勸楚頃襄王去聯絡諸侯共同抗秦。靳尚、公子蘭他們就天天在楚頃襄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靳尚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見屈原數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不報先王的仇,公子蘭不敢提抗秦,楚國出了這種不爭氣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吶?’大王,您想想這叫什麼話啊!”楚頃襄王問了問公子蘭,公子蘭也這麼說。楚頃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現在湖南省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人排擠出去了。到了這時候,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弄得面容憔悴,身子也瘦了。他憋着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在洞庭湖邊、汨羅江[在湖南省湘陰縣北,向西流入湘水;汨mì]上,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歌兒。

屈原有個姐姐叫屈須。她聽說兄弟的遭遇,老遠地跑到湘南去看他。她找到了屈原,一見他披頭散髮、臉龐又黃又瘦,不由得掉下眼淚來,說:“兄弟,你何必這樣吶?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聽你的話,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經盡到了心了。老悲傷又有什麼用吶?”屈原說:“我傷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裏象刀割一般!”屈須說:“但是君王不肯聽你的話,反對你的人又有勢力,你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怎麼鬥得過他們吶?你的脾氣太耿直,我擔心你會吃虧,如今果真落到這個地步。叫我怎麼放心吶!”屈原說:“我知道我忠心耿耿會招來不幸。但是我怎麼能夠眼看着國家的危險不管吶!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願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

我痛苦得真要瘋了。這樣兒下去,還不如死了好。”屈須搖搖頭,說:“別傻了!要是你一死,國家就能夠好起來,那我也願意跟你一塊兒死。但是你這麼糟蹋自己,對國家不但沒有什麼幫助,反倒還會帶累別人也這樣消沉下去。”屈原嘆了口氣,說:“那麼怎麼辦吶?”屈須說:“將來君王也許會明白過來,那時候你還可以給國家出力。”屈原在流放中,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捱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寫詩,這會兒詩寫得更多。《離騷》這首有名的長詩,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關於屈原的故事13

先說端午的來歷

有一種說法認爲“端午”中的“端”在古漢語中有初始和開頭的意思,端五意思就是五月初五(現在農曆端午節的日子)。

古人計算紀年算法是按天干地支計算的,從夏朝開始曆法設定農曆正月爲建寅月(即夏曆),其中“建”是指“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哪裏的意思。古代人把北斗七星運轉作爲曆法紀念計算依據,爲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在這裏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是否看過一部非常經典的動畫片《聖鬥士星矢》?第一部黃金聖鬥士代表着黃道12宮,記得雅典娜被射中箭之後,有個類似鐘錶的黃道十二宮記錄着雅典娜能夠存活所剩時間。喵!到此爲止,那個鐘錶就有點像之前我們所說的北斗七星的意思。(西方是按希臘人的歷法以地球環繞太陽的軌跡來計算曆法,中國是按木星環繞太陽軌道來計算曆法,一個是12星座,一個是12屬相,大體上有相似之處。)

解釋完這個估計大家能夠差不多瞭解了,按夏曆設定爲正月爲建寅月,那麼五月就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即爲端五節,也被稱爲端午節。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說法,我個人覺得這個更爲準確一些。

認識一下屈原

出生年:約公元前340或339年

出生地:楚國丹陽(有專家認爲是現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也有認爲是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從目前來看淅川縣更多宣傳的是楚國古都楚文化,秭歸縣宣傳的多位屈原故里)

生前職位:楚國三閭大夫(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閒差事。)

死因:抱石沉於汨羅江,溺水身亡,系自殺

看着有點暈是吧,我們一點點來解釋。首先介紹一下姓氏的起源。

古代姓是母系傳統社會的氏族圖騰,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再傳給她的女兒的。有了封地的男子,或自佔一個山頭、一片土地的男子,可以有一個氏。在原則上,有來頭的女人,有姓;有地位的男人,有氏。普通的男男女女,只有名,無氏,也無姓。後來父系社會後男人除了自稱爲某氏以外,兼以自己某一代遠足之妻的姓(某一代老祖奶奶之姓)爲自己的姓,於是,他兼有氏與姓。比如姜太公呂尚,應該是姓姜,封地爲呂,從其封地爲氏,名爲尚,故稱其爲呂尚。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屈原祖上封地爲楚國屈邑,也就是現在的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按咱們現在的理解,應該叫他羋平,雖然與楚王有同一血緣(楚懷王是姓屈但氏爲熊,),但封地不同,算是貴族但並不是同一派系,可以理解爲是當時楚王的遠親中的一位,但不屬於熊氏家族。

屈原早期生活在樂平裏(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不僅教書育人也擅長領兵作戰,曾經帶領當地青年抗爭過秦軍侵犯,後來被楚懷王徵召出山任左徒,負責楚國的內政外交工作。

當時他最大的對手就是秦國名士張儀。

那個時候秦國逐漸強大,六國通過公孫衍的策略合從(zong,音同縱)抗秦,屈原積極參與,得到了楚懷王的重用,但隨後張儀提出了連衡的策略進行瓦解,首先就是破壞楚國和齊國的關係,楚懷王中了張儀的計爲了六百里秦地毀掉了與齊國的聯盟,當發覺被張儀騙了之後(張儀表示我承諾的是我的六裏封地,沒說過六百地的事,這個騙子。。。)屈原爲了恢復和齊國的關係出使齊國,擔任外交工作,但後來被國中奸人進言詆譭,隨後被楚懷王疏遠並流放。

後來楚懷王被秦國誘到秦境後拘禁,最後死在秦國,隨後楚國國力逐步衰退,秦國屢戰屢勝,楚國失去大片領土,屈原被第二次流放之後無力報國,眼看着國都被白起攻陷,於公元前278年在極度失望下投入汨羅江自殺殉國,享年62歲。

屈原不僅僅是位詩人

對於屈原來說,因爲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非常大,他創立了著名的楚辭文體,《離騷》、《天問》、《九歌》等多部著名流傳於世的文學作品被後人所景仰,以致於後人更多把他作爲一個詩人或文學家進行推崇,從而忽視了他在政治主張與哲學層面的成就。

在戰國時代,楚國從早期的霸主和六國盟主逐漸衰退,屈原作爲當時楚國的主要官員,力求重振楚國當年的實力,積極尋求政治改革,舉賢授能是他最主要的主張。

在戰國時期中原各國在朝中主要當政的大多都是貴族,也就是王公子弟,平民百姓很難有機會進入朝閣爲官,在這一點上秦國的名人商鞅就大膽做出此類改革,首先在**中對於平民軍功高者給予封爵賞賜,所以秦兵在當時打仗不要命以至於最後能夠接連打敗中原**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外屈原也提出廢除舊制,採用法制來管理國家。這個在當時是非常不容易的,楚懷王和當年的秦孝公可不是同一類君王,而且中原地帶本身經濟實力要高於偏遠地區的秦國,所謂富貴之下無力求變革者,王公貴族把持朝政,不會在意國家當前民生和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尤其在楚王之前還曾爲六國盟主,更是不可一世,在這一點上,屈原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在他和秦國交手多次中能夠感受到秦國變革後逐步強大的軍事實力與政治野心,可惜生不逢時無力迴天。

在戰國時期大一統的思想很多人都曾有過,屈原也是其中之一,從當時楚國在各國中無論軍事經濟還是政治影響力都在前列,可以說在當時除了秦國就是楚國能夠稱霸天下,可惜楚懷王並不是這樣的君主,過於依賴之前的資本與地位不思進取,目空一切,最後的下場可想而知,同樣作爲屈原的命運也能夠看到將來的悲劇結果。

關於屈原的故事1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讓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洋溢着糉子的清香,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誰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我和爸爸搶着回答:“是端午節!”。“那麼端午節這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又問。我搖了搖頭。爸爸就此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爲什麼吃糉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他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

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糉子扔進江裏餵魚。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定爲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糉子、賽龍舟。”

現在想起去年端午節的這個時候,爸爸跟我說的屈原的故事,我依舊很感動。這位爲國捐軀的愛國詩人,他的精神是多麼令人敬佩,多麼的偉大。我們應該敬佩他,向他學習!

關於屈原的故事15

農曆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糉子、賽龍舟”習俗。但端午節衆多活動都和我國偉大文學家屈原有關。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吃糉子,南方人賽龍舟。同時,端午節是自古相傳“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喝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應出我國優良傳統。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後來屈原主張受到了某人反對,並且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聽了,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憂鬱、悲憤,便寫了《離騷》、《天問》等不少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去請楚懷王到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詭計,進宮陳述,不料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城都。議和那一天終於來臨了,楚懷王如期赴會,結果一到秦國就被囚禁了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死於秦國。楚衰王即位不久,秦國又來攻打楚國,楚衰王一見,嚇得倉惶逃離京城,秦兵攻佔城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死於秦國和城都失守消息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了滾滾激流汩羅江中。

江邊村民得知屈原投入汩羅江中,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屍體,還拿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好讓魚蝦不傷害屈原遺體。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