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情緒失控,危及社會及家庭幸福。媽媽的的好情緒能決定一個家庭的溫度和幸福度,因情緒失控而傷害孩子的父母,其實就是拿着自己的錯誤懲罰孩子。下面來看看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的情況。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1

父母情緒失控的危害

1、孩子會複製父母脾氣

孩子小的時候容易去學習父母的行爲,家長在情緒失控時很容易出現打罵孩子的情況,其實就是在向孩子傳遞情緒管理的錯誤的方式。孩子會以父母爲模版,在他們感到情緒失控的時候,就也有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最早的地方,父母錯誤的情緒管理會導致孩子性格和心理出現偏差。

2、無用教育

家長在情緒失控時衝孩子發脾氣,是希望孩子能夠正確的認識到錯誤。但是在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恐懼的,他們更多的是將關注點放在父母發脾氣上,而不是在思考錯誤。有的孩子會用大哭發脾氣,有的孩子會和父母"對抗",這都是無用教育的體現。

3、親子間產生隔閡

父母情緒失控大部分原因是因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束手無策,但這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心理,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和安全感。導致父母與孩子間產生隔閡,親子間距離變得生疏,影響家庭合睦。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

父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1、改變錯誤的觀念

控制情緒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錯誤看法,選擇用一些合理的觀點來看待,比如:父母覺得與孩子之間彼此意見不合、看法不一致,會覺得孩子忤逆自己。這時候家長可以轉換想法,孩子小的時候容易犯錯誤,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當父母改變自己的觀念,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容易擺脫不良情緒,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多一些耐心。

2、調整自己說話的聲調

人會從自己或別人的說話聲調中去感受到情緒,如果家長情緒失控時容易大聲吼叫,那麼家長的心情會隨之被不良的情緒控制。所以家長要試着調整自己說話的聲調,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聲調變得友善。家長也會在控制聲調中,慢慢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並逐漸變得穩定下來。

3、安靜獨處

當父母發覺自己的情緒在失控邊界,要找一個安靜的空間,讓自己獨自安靜地呆一會,並讓孩子暫時不要靠近自己。在獨處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放鬆的練習,例如做深呼吸、在內心告訴自己要"放鬆";或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多看一下窗外的景色等,這樣家長也能從心理層面上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父母情緒失控時要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一個優秀的成長環境。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2

1、 改善自身

當感受到情緒變化時,先深呼吸調整自己,然後在腦海中告訴自己健康的思維方式,就是不發脾氣

2、 堅持信念

一直有這樣的信念,讓自己的'思想、態度保持平靜和愉快。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 第2張

3、 以正面情緒替代負面情緒

當自己開始變得煩躁不安時,對自己說:“我要讓自己的思想、態度保持冷靜和愉悅,就現在。“然後嘗試做一些改變,比如唱歌,吹口哨,或者其他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調整過來,這需要練習,就跟學任何技能一樣,這也是需要練習的。哪怕偶爾還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是隻要能及時發現,並且反思,調整,相信,就能做得越來越好了。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3

面對孩子,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助,想努力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是情緒會反過來控制我們,當我們被情緒牽着走的時候,會感到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和那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一起向你襲來,如同一股無形卻有力的風,讓你思維不清晰,讓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維繫減弱,這時候我們會變得情緒激烈,行爲衝動,反應僵硬和重複,並且缺乏自省能力,更加不會在這個時候考慮孩子的感受,這種情況下被稱爲“低模式進程”。

進入低模式進程的人很容易失控,在失控的狀態下就會被憤怒、恐懼、悲傷等情緒所淹沒,這些強烈的情緒之下我們無法進行周密的思考,而是採取下意識的反應,大聲命令、指責、打罵、懲罰孩子......往日充滿溫柔的一面不復存在。

沒人會喜歡失控的自己和在失控下的所作所爲。但是我們常常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陷入情緒失控的循環中,我們不想這樣,孩子也會感到困惑。最終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便進入了死性循環。

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爲有所意識和察覺,便是情緒管理的開始。問問你自己,那麼生氣,真的是孩子的錯嗎?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自認爲在育兒的路上是一個很用心的媽媽,但卻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每當生氣失控的時候,學到的東西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電影《後會無期》裏的一句臺詞: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爲情緒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你狠狠一擊,讓原本自信滿滿的你,開始懷疑和否定自己。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心態平和的,但如果孩子持續挑戰,父母那些好不容易堆積起來的耐心、毅力和愛就會瞬間崩塌——爸媽情緒失控了。

他們會對吃飯滿身飯粒的孩子橫加指責;會被孩子不收拾玩具火冒三丈,甚至把玩具丟到垃圾桶;會在商場裏對到處亂跑的孩子大聲呵斥......

當父母平靜下來時,回想之前自己的行爲,他們簡直不相信那個人就是自己。爲什麼會這樣?是惹怒父母生氣、讓父母煩躁甚至厭惡的孩子做錯了嗎?還是父母太累了?

當父母處於壓力的狀態時,孩子的搗蛋行爲,就像往裝滿墨水的被子裏丟入一顆石子,水花四濺,瞬間讓周圍變得一片狼藉。這些四濺的水花,就是父母失控的情緒,讓我們恨不得毀滅一切。

很多父母心裏裝着瑣事和煩惱,承受不起一點點不如意。在這個時候情緒的開關一下子被打開,在負面情緒下,可怕的負面行爲就會接踵而來。而孩子就會是我們藉以發泄的對象。

當我們知道了這點,就會明白,父母當下管理的不是情緒,而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情緒的“杯子”裏有足夠的空間去承受孩子的挑戰和困難,這纔是最重要的。如果情緒“杯子”裏的水沒有溢出來,情緒就不會失控。

所以,父母應當學會平衡工作和生活,做到張弛有度。學會平衡家人和自己的時間,在照顧好家人的同時,也不要犧牲自己。事實上,犧牲自己換取家人幸福的人太多了,尤其是媽媽,其實這樣的.照顧對家人來說並不是一種好的照顧。

當你覺得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時,不妨停下來想想:你之所以這麼生氣,真的是孩子的過錯嗎?還是自己太累了?如果覺得自己一直處於疲憊、緊繃的狀態下,不妨停下來好好休息調整一下。

所謂情緒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多是一種喚醒,喚醒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情緒,從內心接納自己,就會做出更多的內省和改變,而不是向外索取。

說到改變,有時我們會感到無奈,覺得自己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有一萬個理由無法改變。就像情緒,不是不想控制,而是做不到,因爲太生氣了而不得不發火。

如果我們一味地追究原因,僅僅想靠原因來解釋某件事,就會陷入“決定論”裏,認爲我的現在甚至未來都是由過去的事情決定的,所以根本無法改變。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的行爲時以目的爲導向的,你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是因爲你有某個目的。比如,你發脾氣,有時只是因爲你想發脾氣,發脾氣就是你的目的。

比如文中的媽媽,其實女兒也並不見得做錯什麼天大的事,這位媽媽或許和女兒溝通了,但是更多的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爲了樹立自己母親的形象,贏了孩子。發怒的情緒,正是對付孩子的一個手段。

可以回憶一下我們的生活經歷。有時候我們生氣、發怒、沮喪、悲傷甚至生病,這些看上去很正常的情緒和行爲,我們有時候把身體和心裏的感受擴大化,陷入這些情緒出不來。有時是真的無能爲力,有時卻是爲了達到某個目的,比如想得到更多的關注,或者想讓自己看起來很無能爲力,然後可以逃避做某些事情。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我們可以抱着這樣一份覺察去看待生活,這時你會發現,有些看起來無法改變的事情,只要改變一下我們內心的信念,問題就會自然而然解決。

媽媽經常情緒失控打孩子 第3張

我們常常認爲,面對情緒,自己無能爲力,一旦失控,就如洪水猛獸一般無法抵擋。其實情緒的開關就在你自己手裏。

我們可以試着去辨別自己當下的情緒:生氣的?悲傷的?憤怒的?沮喪的?還是其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做出怎樣的舉動?比如,孩子無法回答你認爲很簡單的數學題,你感到很失望,此時你會呵斥孩子“怎麼回事,這道題說了多少次了,怎麼還不會做?”此刻,你不希望自己如此生氣和失望,因此,可以換個做法:理解孩子當下的心情,讓他休息會,然後和他分析他不懂的地方。

當我們能夠辨別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牽着鼻子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有名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應所組成的。換句話說,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90%確是我們能掌控的。

情緒,就是我們可以掌控的東西,只是我們需要持之以恆的修煉,擁有寬大包容之心和深厚的人生智慧,就能在某個時刻發生作用

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管好自己,才能成就孩子!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