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來源:時髦谷    閱讀: 5.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都會經常看見各種各樣美麗的風景,我們就會想要用相機記錄下來這些風景,但是我們使用單反相機的時候要學會一些技巧,下面是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1

①攝影人的基本道德——永遠別做一個讓人討厭的攝影人

1、慎用閃光燈——永遠不要在會議、舞臺或者音樂會等這一類場合上使用閃光燈,原因是,你的閃光燈會影響到別人,你想拍照的時候,會影響臺上人發揮,另外其他觀衆也在看。其次,機頂閃光燈肯定不夠用,因爲有“閃光指數”這種東西!另外也破壞自己圖片的光影。對應辦法,大光圈、提高ISO!

2、抓拍。當你突然發現一個很值得拍攝的情形的時候,不妨把這一刻記錄下來,但當你的照片當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該人物作爲主要構圖對象的時候,應該得到當事人的許可,否則就就儘量不要發表,除非你是新聞記者。(如果當事人不喜被人拍,不要偷拍,那是一種不尊重)

好照片= 對相機的熟練調節 + 拍攝的角度 + 拍攝的時機 + 良好的構圖 + 內在的思想 + 拍攝的經驗

②攝影的“立意”

單反相機模仿人的視覺,你眼睛看到的東西,用單反相機準確還原成照片,傳遞給別人,使他們身臨其境。(我的個見)

當我們端起相機準備拍照的時侯,問題就在眼前:你想拍什麼?或者說想通過照片傳達什麼,是一個人物,一件事,還是某人某事? 攝影的表達如同寫文章,在下筆之前你就必須爲你的文章“立意”,創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趣味中心。

確立一張照片的“立意”很重要,沒有立意的照片等同一張“廢片”。看一張照片就如同在聽一個“語無倫次”的人說話一樣,你無法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

一張照片只能用來說明一件事!

如果我們試圖在一張照片中表達許多問題,可以說是失敗的。構圖時捨不得許多無用的元素,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許多漂亮的東西在一起,造成觀察者的視覺遊離,從而使得“立意”下降。

繪畫構圖是加法,簡單的攝影構圖是減法。而真正的攝影構圖是在不影響畫面立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元素。一切都需視傳達的目的而定(此如證件照或人物肖像類的特殊攝影除外)。

③基本知識

1、正確的姿勢握持相機.能有效的避免相機地抖動。避免單手握持.雙手握持時,一手握持相機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鏡頭的變焦或對焦環.兩手不要在一條直線上.而應形成一個夾角,相對更穩定。握持相機時應大臂使勁夾緊身體.小臂放鬆,否則容易產生抖動。兩臂一前一後交錯放置.以形成穩定夾角。

2、多使用光學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撐是最穩定的.多使用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儘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爲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緊密地貼在取景窗上.配合雙手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3、正確的站立姿勢。拍攝時,應一腳前。一腳後.而不要讓兩個腳處於同一條直線上.此外.拍攝中應大腿繃緊、小腿放鬆.以避免根基抖動影響穩定。

4、學會調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於心跳和呼吸.人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晃動的.但我們可以在拍攝時先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穩定下來,然後吐氣.再平穩地吸氣。按動快門瞬間要屏息,將抖動降低到最小。

5、學會半按快門。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門。相機快門的行程分成兩步.即半按快門相機開始自動對焦和測光.再向下全部壓下時快門纔會啓動。否則無法正確測光或對焦,圖像虛且曝光不準。按動快門的一瞬也應保持穩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門時間範圍內進行曝光。(詳見快門介紹)

7、手持時,有防抖儘量開防抖。上三腳架時,關閉防抖,避免防抖系統干擾。

8、不要背攝影包或手裏提東西拍照。若長時間曝光,將身上的裝備全部放下,額外的負重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抖動。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9、尋找穩定的依託。如果測光值顯示的快門速度遠長於安全快門速度.而手頭又沒有三腳架.這時候.就可以尋找一些穩定的依託物來進行應急拍攝。例如.將身體靠在樹木或牆壁上就要比無倚靠站立穩定。曝光時間在1—3秒之間的情況下.用雙手將相機緊緊的抵在支撐物上使其保持穩定,也經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時候.可以將相機直接放在地上或牆頭這樣的平面上進行拍攝.其穩定性堪比三腳架。如果拍攝的是風景等對象,還可以把相機放在攝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來拍攝。豆袋是一種裏面裝滿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隨意變形,還不易磨損相機。

10、善用三腳架 、獨腳架。“三腳架看出攝影師的態度”。剛開始接觸相機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保持拿相機的手穩定不晃動。雖然很多相機都有防抖功能,但也應付不了較大的.晃動。尤其在夜間拍攝時,晃動更容易造成對焦不準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練習外,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拍攝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儲卡夠大,風景,就用RAW格式.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細節,白平衡、色調也更容易糾正,爲後期處理提供最大的空間。

④光圈

鏡頭內,口徑可變的圓形通光孔,這個結構我們把它稱爲光圈。組成光圈的葉片就稱爲“光圈葉片”。理論上葉片數越多,焦外越自然,越圓)。光圈在機身上通常以f—來表示,比如F5.6,F8,F16 。我們把它稱爲光圈值,簡稱光圈。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形象地講:光圈就是瞳孔。

光線暗,瞳孔放大,增大進光量。光線強,瞳孔縮小,減小進光量。

光圈大小,決定單位時間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結論:

大光圈,淺景深,背景虛化。同條件下提高快門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後均清晰。同條件下降低快門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光圈孔徑愈大,影像質素會愈好,但由於像差會隨着孔徑的增大而急劇增加,使影像質素變差。另外,光圈太小則會產生衍射現象(在數碼攝影中,小光圈更會增加曝光時間,使影像出現噪聲現象)令影像像質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兩種現像出現的平衡點,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級。例如50 F1.8,縮到F4銳度最佳!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2

單反相機是可更換鏡頭,那麼在拍攝人像之前要更換成人像鏡頭,用人像鏡頭拍攝人像是最好的選擇,比如50mm定焦鏡頭、85mm定焦鏡頭、35mm定焦鏡頭和70-200mm變焦鏡頭等等,拍攝人像選擇對鏡頭就是首要做的事情。

用單反相機拍攝人像首先要設置單反相機,拍攝人像我們在模式上選擇光圈優先模式或是人像模式,這兩個拍攝模式對於我們拍攝人像大有好處。我們知道人像攝影人像是主體,其他的背景或是前景都不需要,所以我們利用光圈優先模式並且設置大光圈,我們就可以拍攝背景或是前景虛化的效果,從而突出人像。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第2張

拍攝人像除了單反相機模式的設置,還需要設置對焦點的位置,一般情況下拍攝人像我們把對焦點設置在眼睛上,因爲對於人物來說最能表現情緒的就是眼睛,所以我們把對焦點設置在人物的眼睛上拍攝,這樣拍攝的人像富有很強的靈魂感。

其實在攝影拍攝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拍攝時間,拍攝的時間不一樣那麼所用到的光線也不一樣。拍攝人像最好的時間就是晴天上午和下午的時候,這時光線比較柔和順光拍攝的人像會顯得有立體感;如果是要逆光拍攝人像那麼時間就要選在日出日落時分,這時拍攝的人像顯得特別有仙氣。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3

1、拍人

A、M檔。若拍人物特寫:參照拍靜物,銳度適中,注意對焦在眼睛或重點部位,居中構圖;若拍人景搭配,中等光圈F8,焦距最廣,構圖三分、黃金分割。iso100儘量低,raw格式,注意臉部曝光正確,因寬容度不足導致其他部位過黑、過曝,可後期曲線拉回。人物着裝顏色要區別背景。

動作姿態:頭痛牙痛肚子痛腿痛、仰望天俯視地、落寞背影、舒展起跳等,可藉助身邊道具。

2、拍靜物、花卉魚蟲

A檔,光圈F5.6以上儘量大,焦距50以上,靠近被攝物可使背景虛化。光線強iso100,光線弱iso400以內。鮮豔模式,中央或點測光,注意對焦,可用居中、對比構圖(四周留空間),機位降低、半蹲或平視。圖片太暗適當+0.7EV曝光補償。

3、拍景

A、M檔。晴天iso100,、F8、1/200左右,陰天iso400,A檔整體測光。廣角體現廣闊(有畸變),中焦寫實,長焦切割空間造虛化。注意安全快門。介紹幾種濾鏡:UV(紫外線濾光鏡),作用保護鏡頭鍍膜;

CPL(偏振鏡),作用增色、消除玻璃水面反光;ND(中灰密度鏡),作用減少進光量、延時,拍水神器;GND(中灰漸變濾鏡),作用前期天空顏色漸變,有藍橙綠灰等種類。如遇光比過大(天太亮景太黑),則保證景物正常曝光,鏡頭中天空部分用黑卡紙遮一會兒,減少進光量。

單反相機攝影技巧知識大全 第3張

4、拍夜景

M檔。上三腳架iso100,沒有則iso1600以內,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開啓降噪,raw格式。

1、F8以上小光圈(如F11)可以使燈光出現星光,注意安全快門。

2、淨化場景:延長曝光時間(如F22,iso100,快門10-30秒),行人可從畫面上消失,不留痕跡,反光板預升減少機震,遮住取注意安全快門景器、避免雜光從後進入影響畫質。流動車軌同理。

3、拍光斑:最大光圈,最遠焦距,正對散佈的光源,手動對焦擰出光斑,或對焦最近的前景。

5、夜間人像

M、夜間人像檔。原理是採集二次曝光(一次閃捕捉人物,一次閃捕捉背景)。上腳架、或穩定依託調,自動白平衡,iso400左右。M檔:F2.8-8,慢速同步閃光,後簾閃光模式。夜間人像檔:參數無需調整。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再閃一次,所以中途人不要離開和晃動。可實現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漂亮,不至於一團黑。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