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靈魂的意義在我們生活中是有很大的不同解析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靈魂產生相應的想法,靈魂也是人類探索的很多方向,以下分享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1

靈魂的說法很多,可我們今天聊的靈魂,其實就是自己,最真實的自己,或者那一部分自己。

無論你是誰,從事什麼,你其實都不是你,或者不是真實的你。

對嗎?

首先:你是一個角色。

在家,你爲子女、爲夫爲妻;在外,你爲學生、爲醫生、爲教師、爲個體戶、爲部門經理……。而這些角色,界定了我們的言行舉止,且天天如是,讓自己都分辨不出到底自己的一舉一動究竟是自發的,還是適應了角色需要而已。

角色,界定的不止是行爲舉動,甚至包括思想。我曾好奇的問過在婦產科實習的男生,在他們與女患者那種特殊的接觸時,他們會怎麼想?有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實習生小劉有一次在街頭被一美女主動搭訕,還熱情的邀他吃飯。他起先很詫異,但馬上就發現美女真的很美,欣然同意。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位美女曾在他實習的醫院就診過,他也爲她做過檢查,可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她很美。

作爲故事的總結,小劉說:很奇怪,穿上白大褂,性別就只是患者的符號,每個人都一樣,莫名其妙的不會注意其它。

當然,我們不排除白大褂之下也有流氓之心,但足以說明,很多時候,大多數人,因爲職業特點,思想也會變化。

如此說來,在醫院的小劉只是醫生,在街頭欣然接受美女邀請的小劉纔是真實的自己,似乎也沒什麼不對吧?

其次:你是一顆棋子、一個零件。

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結果就是條條框框、規則密佈。開車必須靠右、不闖紅燈、不壓實線,信用卡必須按時還,每週例會不能遲到,每月KPI必須完成……,要買到新鮮的蝦就要一早去菜市場……。

法律、制度、道德……,每一項都是約束,是牢籠,固定着我們的思維、行爲。如同一枚棋子,只能按既定的規則走,如同一個零件,該怎麼動就得怎麼動。

於是,這也不是真實的自己。

約莫半年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風靡網絡,或許那種灑脫、那種嚮往更接近自我,纔是我們的本源,是靈魂。

那麼?你找過自己的靈魂嗎?

尋寶需要洛陽鏟,找靈魂得安靜,身體、內心都平靜,忘卻角色、脫離規則……。

老楊酷愛釣魚,他說:我就這麼看着魚漂,水面的波紋會讓我陷入幻覺,似乎在船上,有時在水底,有千奇百怪,就是沒有旁人,我能飛、能遊、能隨心所欲。

張老師死愛音樂,他說:不管什麼曲子,只要讓我安靜的聽,我就能靈魂出竅,去到高山、大海、人流、荒野……。

我也問過身邊一哥們,他說:安靜很可怕,沒事做會很空虛,如果安靜的待在家裏,應該會死掉,週末?那必須得找朋友聚聚,唱歌也好、喝酒也好,總之,不能自己靜靜的呆着。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第2張

如果要對比,這哥們的靈魂估計已經迷路很久,不知去向了。

我喜歡看書,那是一個神奇的世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辛酸、無可類比的欣喜,一切應有盡有。

如果那個時候的我纔是真實的,那麼我想,我的靈魂就是一個看客,佇在窗邊,看春去秋來、看人間百態。

你找過自己的靈魂嗎?有辦法讓自己安靜下來嗎?

或許可以去釣魚、去聽音樂、去看書,又或者,用大招:練字。

書法都先臨摹,但無論你怎麼臨,你都不會是王羲之、黃庭堅……,或許,這就是靈魂不同,猶如鄭板橋,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纔是他真實的自己,是靈魂。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2

什麼是意識?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先搞清楚什麼是意識。

其實,意識,每天早上起牀,一直伴隨着我們一天的生活,可以說直到晚上熟睡以後,意識才會暫時隱藏起來。當我們到了吃飯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吃飯,累了就想要休息,而大腦中的這些念頭就是我們的意識。但意識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卻始終摸不着頭緒。

科學家們認爲,意識來源於我們大腦中存在的一個能量場,而這個能量場能夠通過某種特殊途徑來產生能量支配我們的行爲。簡而言之,就是科學家認爲意識實際上是一種能量,是一種可以計算出來的物質。

不過民間很多人認爲,意識本身就是自己的靈魂,是一種精神體的產物,是無法被人類量化和計算的。

爲什麼只有人類有意識?

有人說,動物沒有意識,意識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來自於科學界著名的鏡子測試。最早達爾文就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向一隻猩猩舉起一面鏡子,並記錄了該動物的一系列反應,以及該動物的面部表情。達爾文很快發現,猩猩認出了鏡子中的自己,並對着鏡子中的自己做出了各種鬼臉的表情。

不僅是猩猩,幾乎所有的類人猿都可以通過鏡子測試。還有虎鯨、大象、寬吻海豚甚至連鳥類中的喜鵲都可以通過鏡子測試。然而狗、貓甚至連人類嬰兒都無法順利通過測試,尤其是人類嬰兒,往往要長到18個月大之後,才能認出鏡子中的自我。這是否說明人的意識並不是先天自帶的,而是在後天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呢?

意識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神經科學家託諾尼(Giulio Tononi)就堅定地認爲人的意識來自於後天的學習。意識經驗是需要精心安排的。

打個比方,一個人環顧四周,會對周圍物體之間的相對座標有所瞭解。意識經驗也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每個個體之間都有所不同。根據狀況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意識經驗產生。也就是說,意識經驗有許許多多種。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第3張

除此之外,意識經驗具有集成性。當人們看到桌子上的一本紅書時,雖然剛開始,我們會將其外形、顏色、所在位置分開處理,但是在同一個經驗中,這幾項屬性最後也會被集成、整合到一起。也就是說,一個生命體,在記住或者回憶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記住的細節越多,那麼這個物種的意識水平就相對越高。

而這需要人類有個積累學習的過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還記得你出生那一刻時的情景麼?還記得你第一次站起來學會走路是哪年哪月哪日麼?還記得你開口吃的第一口飯又是在什麼時候呢?這些人生初期的經歷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完全想不起了。即便在我們已經有了記憶之後,我們仍然難以回憶起這些早期的人生片段,直至童年記憶才逐漸清晰。其中原因在哪裏呢?

原因就在於嬰兒能夠不斷吸收新的信息,每秒鐘可形成700個新的神經連接,語言能力之強大足以使那些精通數國語言的學者豔羨和相形見絀。最新的研究表明,他們甚至在母親分娩之前就開始了大腦的訓練。然而此時,我們真正的意識並沒有形成,大腦的神經元還在快速發展中。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第4張

當然了,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力都各有不同。有些人可以記得2歲以後的事情,而另一些人直到七八歲纔有記憶。平均狀況顯示,大部分人大概能想起3歲半之後的一些片段。更有趣的是,不同國家的人記憶水平也有所不同,而人與人之間的記憶開始的時間可相差兩年左右。這或許是因爲我們腦部神經元的發展情況不同,最終造成我們最終產生自我意識的時間不同。

失去意識後的大腦變化

當然,我們不能把記憶的產生等同於意識的出現。要理解意識是怎麼產生的,不妨反過頭想想,看看如果一個人失去意識後,大腦會有什麼變化呢?

目前許多研究都指出,意識有無的關鍵似乎是視丘與大腦皮質之間的連接。當視丘與大腦皮質間的連接正常時,就會有完好的意識狀態,但是這個連接受損或強度下降時,意識狀態就會異常甚至消失。

透過腦造影技術讀取視丘和大腦皮質之間的連接強度,科學家已經可以大致判斷一個人的意識狀態是否正常。比如:植物人想像自己在“揮右手”或“踢左腳”,然後觀察其腦部的運動神經區是否有反應。初步結果發現,使用這種簡化版本的指令時,植物人的運動神經區更容易出現反應。

靈魂和自己長得一樣嗎 第5張

後續實驗或許可以增加一些更爲複雜的指令,比如,可以詢問受試植物人的名字是否是“小明”、是否住在中國等一些已經確定知道答案的問題,然後要求受試植物人在答案爲「是」時,想像自己在“揮右手”,或答案爲“否”時,想像自己在“踢左腳”。如果其對應的腦區都有正確的反應,就可以判斷該植物人仍有意識,而且可以聽懂指示並執行命令。

透過這種研究方式,科學家有更高的機會找出仍具有意識的植物人,和這些仍有隱藏意識的植物人進行溝通的夢想,也會逐漸成真。但同時也證明了,只要大腦中的視丘神經和大腦皮質的聯繫沒有中斷,意識就可以不斷地產生。

由此可見,大腦是意識的核心。但遺憾的是,我們目前對大腦工作機制的瞭解幾乎是空白,我們對認知的探索依然如在茫茫黑夜中航行。神經生物學家Ralph Adolphs 說 :“我們不瞭解任何一個單個機體的大腦工作機制,就連只有302個神經元的小蟲,我們目前也沒法瞭解它的神經體系。

所以我們對於大腦的認識還很初級,相信未來隨着科技的進步,我們最終能找到意識產生背後的奧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