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文中,不止一次提到“德行”,這個詞源於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是這樣理解的:“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性去支撐”。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1

“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11月9日,多位清華學生告訴記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動。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你們知道T35嗎?我很感謝這趟列車,這是唯一一輛從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車。”這位學生來自安徽,爲了省錢,2014年從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據他回憶,這趟列車很難買,更多時候是拿着一個小馬紮坐着看書,度過火車上的一宿時間。

文章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餘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裏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無法承擔班級出遊花銷,錯過了和同學的合照……這些內容瑣碎而樸實,卻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動容。

“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發放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基金會的。”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這位學生也會定期給那些給予他幫助的企業和組織送上一封手寫信。此後的日子裏,他通過兼職有了穩定的收入,也獲得了保研資格……

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爲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每學期回家時,他也會去看看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說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清華的校友一樣成立基金會,去真正做一些實事。

清華師生轉發,“朋友圈已經刷屏了”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個人微信公號9日發文提到,一個清華特困生是如何生存、成長、感悟的......困苦磨礪了他的意志、能力,還教會了他善行和感恩。“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行去支撐”......副校長在院長羣裏轉的這段“樹洞裏流出的熱帖”,感動了許多人。不知樹洞主名姓,所以也未能徵得同意便轉發了。希望給年輕的、不知爲何哀愁、抑鬱的學子們,一種力量!

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因爲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一位畢業於清華的網友表示,寫下這篇文章的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卻心繫那些貧困學子。他認爲這種推己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態度,讓他頗受感觸。

清華大學碩士孫同學告訴記者,之前他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但這個故事裏令人感動的是,學長在生活稍有改善後就能想着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他也希望自己能學有所獲,日後用知識回饋社會。

“朋友圈已經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學稱,目前大家爭相轉發這篇文章,他看完後深受震撼。文章裏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學長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讓他看到苦難中的韌勁。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第2張

超越貧窮,從來不是有錢就可以

“走出貧窮”,不僅意味着解決自己的貧困問題,還意味着有意願、有餘力,去幫助社會上的窮人。他由自己的命運看到了其他人的命運,決定儘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他的自述中,不止一次提到“德行”,這個詞源於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是這樣理解的:“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性去支撐”,“我接受了這一切,那麼我就應該做出相應地回報,匹配我的德行。”

真讓人讚歎。在這位學生心中,父母健康,自己求學一路順利,就是上天的饋贈,自己只有提高自己的德性,才能“匹配”。

這就是道德的真正含義。它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是坦誠的,是與自己靈魂的對話,他通過提升自己的內在(德性)和外在(知識技能),最終走出了自己的“貧窮經驗”。他成爲一個內心自足的人,而不是一定要去掙多少錢,不用等到自己成爲大富翁給母校捐一筆鉅款。這讓他擺脫了貧窮施加給人的侷限。

貧窮作爲一種處境,其可怕之處是給人的內心造成陰影。很多年以前,有一句經典的話,“我奮鬥這麼多年,不是爲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講的是一位名校學生很“爭氣”的故事。但是這種“爭氣”,某種程度上說仍是扭曲的,是在攀比,或者是在等待“報復”的機會——自己成爲“人上人”的那一天,一定讓你們知道我是誰。

這種心理,和另外一個曾經的網絡流行語“鳳凰男”很像。有些農村出來的孩子,可以讀好大學,掙不少錢,但仍然對出身感到敏感,集中的體現就是自卑和自大時常交織在一起,不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特別想擺脫早年貧窮的經歷,最終反而讓自己在心理上陷入泥潭。

擺脫貧窮的路徑有兩種,第一是保持開放性,不要拒絕別人的邀請,去嘗試品嚐美酒和咖啡,接納不同的生活,這一種路徑是“外向”的。另外一條道路,就是這位清華學生講述的,是內在的、拷問自己靈魂的,不認爲自己的貧窮是巨大的不公,相反,父母健康,自己成績良好,就已是一種恩賜,自己要提升德性,回報這種恩賜。

努力讓自己優秀,也盡力去回報社會,這是“走出貧困”最好也是最短的路。這名清華學生做到了。我們的社會有這樣的年輕人,讓人欣慰。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2

“你不一定非要做玫瑰,你可以是茉莉,是雛菊,是山間的無名小花,是千千萬萬”。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是最爲閃耀的星星,即使自身的條件並不如他人那麼優秀,但卻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一個人也好”,這句話出自一位清華貧困生,在“樹洞”中所發表的文章,從而受到了大衆的關注,文筆細膩直抵人心,叫人深受感動。

清華貧困生的“樹洞”刷屏,字裏行間叫人淚目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庭條件也逐漸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需要資助的學生,而這類學生也被稱爲貧困生,他們固然家庭條件不如意,但對於學習知識的那份渴望,卻要遠超與他人。

教育是國之根本,而教育的意義也不僅僅侷限於學習知識,這位清華貧困生的經歷也讓人爲之動容,他是單親家庭,上大學起家裏便拿不出錢了,就連5000元的'學費也都可以稱之爲“天文數字”。

但是他卻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打倒,而是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還是省前十名,而大學四年裏最大的遺憾,也不過是班級團建因爲囊中羞澀沒去上,導致班級大合照裏沒有自己的身影。

而對於好心資助的企業和基金會也懷有感激之情,每年還要手寫兩封感謝信,而不是心安理得地被資助,他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即使深陷泥沼,也要自強不息。

當他順利拿到“保研”資格之後,自身也變得更加強大,各方面的能力也越發出色,並將研究生學費都攢了出來,而且還通過自己的能力資助了3個學生,正是因爲自己曾經淋過雨,所以纔會想要爲別人打傘。

他在樹洞發表的文章很長,但卻沒有賣慘和哭窮,反而在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溫暖與希望,叫人看後爲之淚目,而他也正符合了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而從他的經歷中,我們也能夠知曉,先天的條件並不是荒廢度日的藉口,即使深陷泥沼也要奮發圖強,若是自己不努力,誰也不能夠幫的了你!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第3張

通過清華貧困生的經歷,當代大學生也應學會反思

首先,大學生活過於輕鬆,學生是否荒廢度日,荒廢了能力與天賦?都說大學是座“象牙塔”,學生們既不用爲了升學而擔憂,也不用爲了學習而苦惱,但若是學生真的輕鬆度過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人生沒有幾個多餘的四年來浪費,而學生也應深思熟慮。

其次,接觸的新鮮事物越多,消費的水平也水漲船高,是否養成了“攀比”心理?很多大學生都會不自覺地與他人攀比,但若是自身經濟條件不允許的話,反而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學生也應保持初心,以免形成壞習慣。

再次,天上不會掉免費的餡餅,大學生是否把握好提升自身的機會?不論是獎學金、入黨還是保研等等,都不是隨便就能獲得的,需要學生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即使學生不努力爭取,依然會有別人積極競爭。

所以筆者認爲,大學校園並不是“遊樂園”,學生唯有將努力二字貫穿全身,才能充實地度過大學生活,並收穫更加優異的成績與自己,讓自己變得閃閃發光,並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照耀他人!

學生應積極度過大學生活,爭取爲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有的人生來就在羅馬,但只要學生肯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也會比他人早一步到達,而學生也應擺正心態,並朝着更遠大的目標而前進。

學習的道路永無止境,而想要收穫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量,也需要學生爲之付出努力,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付出又何談收穫呢?

而且大學四年的時間,學生有着充足的時間去提升自己,並一步一步將自己變得更加優異,即使貧困生也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資助他人。

所以大學生們也不要自怨自艾,或是過於杞人憂天,雖然努力不一定會百分百成功,但是不努力的話是永遠也不會成功的。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3

從貧困生領取助學金,到研究生期間反過來資助4名貧困生,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受到廣泛關注。

這是對待家庭貧困應該有的態度,自尊、自立、自強、自愛。不賣慘,不爲貧困而抱怨自卑、懂得珍惜與感恩。清華“貧困生”的這篇“樹洞”,可以作爲分享給貧困學生的生涯教育案例。

怎麼對待貧困,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因爲不少學生就來自貧困家庭。對於貧困給學生帶來的磨練,不必美化,但學會直面貧困,懂得自立自強,則是每個貧困生應該有的基本價值觀念。

近年來,輿論通過製造農村與城市、貧困與富裕的對立,來對學生進行打雞血式的成功學教育。這讓學生充滿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情緒,這其實是有害的,如果改變不了自己的身份,他們會自暴自棄,另外,如果成功改變自己的身份,他們會成爲自己曾經反對的人。

清華貧困生樹洞原文 第4張

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家庭的財富,其實並不是自己的財富,經過自己努力創造的,纔是自己的財富,因此,貧困學生不要爲家庭貧困而自卑,社會也不要用家庭經濟情況來區別對待學生。社會要平等對待貧困學生,讓貧困學生不因貧困影響學業發展、事業發展。

清華這名學生展現了幫困助學的重要價值,他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資助,在自己稍微有能力時,就去資助他人,這就是慈善的傳承。曾經有一位在大學裏設立獎學金的企業家說,他並不要求被資助的學生給他寫信匯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幫助了誰,但他相信,獲得他幫助的學生,在未來事業有成後,會有人和他一樣,繼續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學生。這就是一種精神境界,比物質豐富更加重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