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是麥積山,天女散花是梅蘭芳先生早期經常演出的古裝戲之一,京劇天女散花以敦煌壁畫中飛天伎樂的形象爲構思,精妙絕倫。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1

《天女散花》這齣戲取材於佛教《維摩詰經》。劇情如下:釋迦牟尼因知維摩居士在毗耶離大城中現身有病,就命文殊師利率領諸菩薩大弟子前去問疾,又命天女前往散花,以驗諸菩薩弟子心性淨澈的程度。天女攜帶花籃前去維摩室中,把花片紛紛散在諸人身上,宣畢佛旨後轉回西方。

父親爲什麼會創造出這樣一出以宗教故事爲基礎的歌舞劇呢?他本人其實並不信奉宗教,但他認爲祖國所存的歷史悠久的佛教塑像、繪畫等藝術珍品當中具有許多美學元素,諸如姿態、手勢等,可以汲取到戲曲舞蹈中去,以豐富他的表演藝術。1917年,他23歲,偶爾在一位朋友家裏見到一幅《散花圖》,上面所繪的天女體態輕盈、衣帶飄逸,十分美妙,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

他心中便萌生一種願望:若把天女飄舞的衣帶編成一套舞蹈節目搬上舞臺,豈不甚好!於是他注意觀賞了許多佛像、壁畫和仙女圖,細心研究人物的姿態動作,開始構思創作。起初他試用多條綢帶起舞,結果效果不美,且顯紊亂,後來精簡到用兩條八尺長淡雅的彩虹色綢帶。有人建議他在絲綢上扎兩根小木棒握在手裏,這樣舞動起來比較方便。

他試用之後,覺得雖然得心應手,卻缺少了仙姿,兩手也顯得笨重,無法展現端莊多姿的手勢,便放棄了。最後他決定採用一條一丈六尺的.綵綢,將中段圍過脖頸,別到胸前分成兩條,全憑兩隻臂腕之力舞出一套變化多端而優美的綢舞,同時配上二黃、西皮和崑曲合用的唱腔。前後經過8個月堅持不懈的編排,終於完成了這出載歌載舞的劇目創作。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

1917年12月1日白天,父親與姚玉芙、高慶奎、李壽山、李壽峯、李敬山首次於北京吉祥園演出《天女散花》。由於有史以來京劇舞臺上第一次出現如此絢麗多彩的綢舞,演出很轟動。據父親生前的琴師倪秋萍先生說,連著名武生蓋叫天先生當年看過這齣戲後,都對我父親深厚的武功功底佩服得不得了。

1919年,父親首次訪問日本時曾在東京帝國劇場連演五場《天女散花》,同樣受到日本文藝界和觀衆的驚歎讚賞,並把其中的舞蹈譽爲“梅舞”。日本著名的歌舞伎演員中村歌右衛門後來在淺草的“吾妻座”成功地上演了譯成日語的《天女散花》,當時日本的文具商還製成天女散花圖案的信箋出售,也很受歡迎,可見其影響之大。1924年他第二次訪日,也帶去了這個劇目。1956年他率領京劇代表團第三次訪日時,因年事已高而由葆玖弟代替父親演出了這出深受日本人喜愛的劇目。

父親生前曾囑咐他的弟子在演出此劇時,切忌扭捏作態,而要突出天女的莊嚴妙相。這句話不禁使我憶起徐悲鴻先生當年爲父親所繪製的一幅《天女散花圖》以及上面的題詩。

事情是這樣的。父親自青年時代起爲了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學習繪畫,結交了不少著名畫家。1918年春,徐悲鴻先生看了《天女散花》演出後,覺得它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便提出要爲我父親畫一幅他所扮演的天女像。他事先索取幾幅劇照作爲參考,然後花了一週工夫精心繪製成一張大型油畫《天女散花圖》贈給我父親。那幅畫,天女臉部是用西洋寫真的畫法,而身軀線條和花紋則用國畫筆法勾勒,真可說是他早期的一幅中西合璧的傑作,今天看來也可說是當代兩位藝術大師深厚友誼的見證。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2

天女散花的由來

天女散花,源自一個佛經故事。據《維摩經·觀衆生品》中記載: “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故事講的是,維摩詰住處有個天女,每次聽到有人說法便現身,把天花撒向衆菩薩和佛弟子身上。花朵落到菩薩身上紛紛墜落,落到弟子身上便停住。衆佛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將花拂去。天女用散花大法來檢驗弟子的道行。

生活中,有很多成語,都和佛經故事有關。天長日久用慣了,不知道而已。“天女散花”被改編成戲曲故事,在舞臺上久演不衰。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早期有一出古裝戲代表作就是《天女散花》。梅先生在舞臺上載歌載舞,創造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京劇舞蹈”,梅先生在藝術上的改進和創新,《天女散花》起了很大作用。

有沒有將佛經故事定格的雕像雕塑呢?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中,便有一個著名的“散花樓”。並且,如果在“散花樓”將花瓣灑落了玩,那花瓣居然違反了地心引力,向上飄去。莫非“天女”的靈氣,在麥積山再現了不曾?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整座山形酷肖過去收穫季節的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石窟的開鑿時間在南北朝時期,與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時間大差不差。

如今,麥積山還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代表麥積山石窟最高成就的是泥塑藝術,因其精美而被譽爲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自然,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頭銜,紛紛像桂冠一樣戴在了麥積山頂上。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 第2張

“散花樓”,麥積山石窟第4窟,又名“上七佛閣”,是麥積山石窟中最宏偉最壯觀的一個洞窟。什麼叫“上七佛”?根據《佛經》記載,上七佛又叫過去佛,即離我們時間最近的七位佛:毗婆尸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我卻沒有在寺廟裏看到過“七佛殿”。過去佛中,僅知道過去佛爲燃燈佛,卻不知道還有六位。據說有“七佛殿”的寺廟少之又少,爲什麼呢?不清楚。

沒想到,在麥積山的泥塑石雕中,看到一座七佛殿。神奇的是,這一窟還有歷史記錄。開鑿這一窟的人叫李允信,是當時的秦州大都督。開鑿石窟的目的,是爲他死亡的父親祈福,是一所“功德窟”。

“功德窟”開鑿於北周時期,通高16米,橫寬31.7米,進深13米。它的建築造型,非常像一座七間八柱仿木構崖閣式宮殿。可惜因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原因,我們已經看不到開鑿時的全部。

如今遊客能看到的洞窟,前半部分基本坍塌,僅存七龕及部分樑柱。洞窟內左右壁上方各有一佛龕,爲文殊和維摩詰主坐。實際上是一個文殊菩薩與維摩詰辯法的場面記錄。相傳在文殊和維摩詰辯法時,秦州的弟子都在聽法。

當大家沉湎在說法精彩的中,天女手提花籃出來,飄逸着緩緩而行,將滿籃鮮花散往空中。那時節花雨紛飛,直上雲霄。聽法的弟子們頭上,居然沒有一朵花瓣沾落。這個故事,好像在證明,秦州佛弟子的道行,比佛經故事裏的弟子還要高深。

如今去遊玩的人,少不得要試試“散花樓”的'神奇。因爲佛經故事和佛窟的傳說,都是天女散花後,秦州信徒花瓣不沾身,花瓣不下落而向上飄。於是,買花散花,爲旅遊增添趣味的活動,少不得了。像我這個大俗人,早早備好花瓣,避免做冤大頭。

那一天,天氣不錯。晴朗無風,正適合散花。沒有花的人,在拋灑紙屑。或許也不錯。撒出去的花瓣與他人撒出去的紙片一樣,果然沒有向下飄落,反而悠悠然向上而去。猶如仲春季節漫天飛舞的花瓣雨,在空中飄飄灑灑。這是“散花樓”得名的又一個緣由。據說現在出於安全考慮,已經不允許拋灑了。

這是爲什麼呢?“散花樓”的神奇,從古到今不乏探究者。央視的“探索”頻道,江西臺的“經典頻道”,都做過類似研究。畢竟在以“科學”解讀一切的今天,任何違反自然常理的現象,都應該有個解釋。

不但今人在探究,古人也沒停下。五代詩人王仁裕在《玉堂閒話》中寫道:“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岡巒崛起,一石高萬尋,其青雲之半,梯空架險,有散花樓。”王仁裕比起我們,距離麥積山開鑿時間早得多。他從地理特徵上介紹了散花樓,卻沒有更多解說。

今天,衆多科學家和媒體,依據了王仁裕的思路,得出因爲“麥積山地理位置獨特,孤峯崛起。在第四窟處,朝南遠眺,但見得周圍四面環山,塌陷的洞窟殘垣形成了一個向內凹陷的山坳,就像一個小型盆地。從山崖下暖熱氣流沿山體慢慢上升到凹面,形成了氣流渦旋並急劇上升。花瓣或紙片隨着氣流被托起上升飄向空中,形成花雨漫天的奇特景象。”

這便是爲什麼只有在天氣晴朗無風時,纔會出現“天女散花”奇觀的原因。

咱不懂這些,且繼續遊玩。歲月毀掉了這座石窟的大部分。第四洞窟的前半部分基本坍塌。支撐的石柱,僅剩下東西兩角兩根還算保存得不錯。

與第一次看到“過去七佛”一樣,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雕刻“天龍八部”。八根石柱間是七個佛龕,每龕之間的牆壁上浮雕塑像了八大護法“天龍八部”。金庸的《天龍八部》看了不止一次,始終沒弄明白名字的含義。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3

京劇十大名曲

《霸王別姬》、《白蛇傳》、《定軍山》、《貴妃醉酒》、《借東風》、《金玉奴.洞房》、《空城計》、《穆桂英大破天門陣》、《蘇三起解》、《讓徐州》。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全國各地。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霸王別姬(摺子戲)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秦末,楚漢相爭,[2]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至烏江,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

2、白蛇傳(旦角摺子戲)

《白蛇傳》是中國戲曲名劇,故事初見明·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峯塔》。明人陳六龍編《雷峯塔傳奇》。清人著有《義妖傳》彈詞。

3、定軍山(摺子戲)

《定軍山》是依據《三國演義》第70回“……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和第71回“佔對山黃忠逸待勞……”改編的京劇傳統劇目,敘述蜀老將黃忠,當曹操攻打西蜀重鎮葭萌[jiāméng]關時,發揮老當益壯精神。

向諸葛亮討令拒敵,打退敵將張郃,乘勝攻佔曹軍屯糧的天蕩山,後又再接再厲地用計斬了曹軍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大本營所在的定軍山。

4、貴妃醉酒(旦角摺子戲)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單折戲,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爲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京劇天女散花的發源地 第3張

5、借東風(摺子戲)

《借東風》是京劇傳統經典劇目,敘述:曹操伐吳,兵扎長江。龐統獻連環計,誘曹操釘鎖戰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計。

然時值隆冬,獨缺東風,難將火勢引向曹營,周瑜因之憂思成病。諸葛亮料定甲子日東風必降,因借探病之機向周瑜建言,自稱能借得東風。

6、金玉奴.洞房(旦角摺子戲)

《金玉奴》是戲曲傳統劇目,亦名《棒打薄情郎》,取材於《古今小說》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豫劇皇后陳素真、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早年劇目,還有評劇、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川劇有《棒打莫稽》,徽劇、滇劇均有《紅鸞喜》。

7、空城計(摺子戲)

《空城計》又名《撫琴退兵》,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該劇目在劇情上通常前接《失街亭》,後接《斬馬謖》,合成《失空斬》

8、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全劇)

中國豫劇《大破天門陣》是原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根據京劇移植過來的`一個劇目,經豫劇大師唐喜成,豫劇大家吳碧波、楊素真,豫劇名家楊志禮、李文斌等聯袂演繹後,可謂紅極一時,很快成爲豫劇的一個保留劇目。隨被全國豫劇界所搬演。

9、蘇三起解(旦角摺子戲)

《蘇三起解》因話本和戲劇聞名的蘇三,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着蘇三的案卷。

10、讓徐州(摺子戲)

《讓徐州》根據《三國演義》第12回改編的歷史故事。

敘述三國時期,曹操圍攻徐州,徐州府君陶謙將劉、關、張三兄弟請來解圍,痛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惡行,並待爲上賓,誠懇邀請劉備主持徐州政務,以表示自己對漢王朝的衷心。

劉備表示心領,但他決不能接受這個請求,暫留小沛。無奈,陶謙苦苦哀求,關羽、張飛也幫助勸說,劉備這才勉強應允。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