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父母是肩負着教育孩子的使命的,教育孩子首先就得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瞭解下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的相關內容。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1

1、尊重孩子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父母要給孩子尊重,放下手頭忙的事情,或者告訴孩子稍後自己有時間,再聽他講。蹲下來與孩子對視,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在認真聽他的話。當父母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孩子也會停下來,認真聽父母的話。此外講話的語氣,也要用商量建議的語氣,不要命令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讓孩子感到與父母的平等,需要相互尊重的。

2、語氣溫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說話時,講話語氣越溫和,給你越容易關注父母的話語。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要立馬發脾氣,要讓他先停下來看着自己,用平穩的語氣,告訴他犯的錯誤,讓他能夠聽進去。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3、準確表達,讓孩子聽得懂

作爲成年人,在講話的時候會用一些語言技巧,讓話變得更加有深度。但是跟孩子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小小的腦袋聽不懂太過高深的話,父母要用陳述的語句,一句話只表達一個意思,讓孩子能夠聽得懂,才能夠迴應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

4、現實一點,做他能夠做到的事情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想讓孩子做到的事情,孩子做不到,就是不聽話的表現。父母在給孩子做人生規劃時,要切實考慮到自己孩子的能力和自己的支持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不要看着別人家孩子好,就希望自家的孩子也這樣。如果你的計劃很不切實際,不僅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也會讓自己失望,影響親子關係。

5、不要催促孩子

當孩子做事情沒有效率時,父母不要只是簡單的嘮叨,而應該幫助孩子做一個引導,讓孩子知道怎麼去做下一步,讓孩子有目標,有意識地處理這件事情,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知道怎麼完成一件事情,不會拖延。

例如:讓孩子吃飯,不要一直催促吃飯了,而是走到他身邊,告訴他再玩5分鐘就要吃飯了,當他接收這個消息之後,可以在三分鐘和一分鐘的時候,再給孩子強調一次。這樣孩子不僅不會反感,還有了時間觀念。

孩子是一個不穩定的羣體,他們的性格和心智都還不是非常健全,作爲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才能讓家長和孩子相處愉快,不僅有親密的親子關係,也不會出現家長雞飛狗跳的畫面。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2

怎麼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規則一:關於學校

1、如果你的孩子和老師之間存在矛盾,家長要懂得傾聽孩子的抱怨,承認他的感受;接下來,在談論關於老師的時候,家長儘量的保持中立,這將有助於你和孩子之間建立信任關係,有助於孩子更好的做出本能反應。當你最後需要以家長的角度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儘量保持中立的態度和立場。

2、每當開學時候,孩子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的想法,父母要在開學前的這段時間,找到孩子焦慮的根源,並儘可能的解決這些焦慮的根源。另外,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出現焦慮的跡象,父母們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爲新的學年做好規劃和準備,包括讓他們更加熟悉學校,這將讓他們以後能夠更好的完成學業。

3、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可以把他們抱起來觀察,而不是對他們進行盤查,如果他們非常開心,他們會更加願意敞開心扉和你溝通,你也會更願意傾聽他們在學校怎麼樣度過快樂的一天。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第2張

規則二:尊重失敗

1、與你的孩子討論新的任務和承諾,幫助他們理解:克服障礙是學習的必經之路,而放棄是最簡單的方法。

2、如果孩子想要放棄,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他們本來是想要嘗試去做的,但放棄可能對他來說是最容易做到的。

3、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不要告訴孩子不要難過。因爲研究表明,那些與失敗保持距離的人,是不會成長的,相反,只有那些在失敗中痛苦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他們實在痛苦中學習到新的東西的。

4、讓你的孩子在失敗的感覺中經歷一段時間,他們下次可能會更努力的嘗試,因爲他們不想再一次經歷這樣的感覺。

5、深吸一口氣,繼續前進。父母面對失敗的反應將會影響到孩子的反應,無論是吸取教訓,還是繼續生活,亦或是狀態變得更加糟糕。

6、如果你不知道爲什麼事情沒有成功,就說“我不知道”,然後找到答案。幫助你的孩子研究事實、灌輸信心,並幫助他們交流他們所學的東

規則三:承認恐懼

1、給孩子堅定的的保證,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會讓他們保持安全。

2、在描述天氣事件時不要使用令人恐懼的詞語,抽象的詞語使他們能夠用可怕的想法填補知識的空白。

3、當你的孩子做惡夢時,要安慰他,並向他們保證一切正常。

4、尊重信仰,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害怕什麼。

5、告訴孩子什麼讓你害怕,說你害怕某件事,然後馬上解釋它不是真的。

6、問一下恐懼從何而來,以創造一個關於更深層恐懼的'對話。

你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會敗在這5件事

缺乏認真的傾聽

大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他們的想法或表達方式都會有對有錯,但是家長如果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就應該給孩子說的自由。

大部分家庭的溝通中,往往都是家長在說孩子在聽,我們要求孩子聽話、要求孩子認錯、要求孩子說下次再也不會這樣做了,卻很少會給孩子一個真正的“說”的機會,而這樣恰恰是給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設下了障礙。

家長只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發現他們所處的困境或面臨的問題,尋找到其行爲背後所隱藏的真正誘因。

和孩子有效溝通的5大技巧 第3張

如果家長在孩子準備傾訴時,因爲自己情緒等原因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否定態度,極易導致孩子認爲跟大人表達是一件錯誤的事情,而逐漸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家長的共情,傾聽孩子所說,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同時可以增加與家長之間的親密度,而家長的認真傾聽也是邁出良好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缺乏有效溝通

觀察大部分親子關係可以發現,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往往語言重複率較高,比如當孩子早上起牀較遲時,家長會不停的重複要遲到了,快點起牀之類的話,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會不停的說快點吃飯,再不吃飯就涼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就是說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表現在親子溝通關係中就是,家長過度的嘮叨激發孩子的反叛心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這種表現可以用嘮叨來形容,而這些在家長眼中是提醒的語句,在孩子心中或許只是一堆正確的廢話,有時候不僅沒有起到原有作用,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反叛心理。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溝通中語言的表達方式,儘量用簡潔明瞭的語言闡明自己的態度,明確事情的後果,讓孩子清楚的理解家長的態度,更好的進行親子溝通

缺乏平等尊重意識

部分家長習慣於以一種威嚴的態度來面對孩子,一種俯視的態度來進行溝通。一般具體表現在,使用嚴厲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對於孩子的想法常常表現出否定的態度,認爲自己的選擇一定益於孩子自己的選擇等。

其實家長的這種表現主要是因爲自己在於孩子的溝通中缺乏對孩子的平等尊重意識,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對溝通產生畏懼、恐慌或反抗的情緒,阻斷親子間的溝通。

我們說理解是良好溝通建立的基礎,只有家長從內心裏認可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總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判孩子的行爲,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中,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也讓孩子把自己當做朋友,從而形成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缺乏情緒控制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不良行爲後且制止無果時,很可能會出現憤怒、失望、暴躁等不良情緒,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大聲呵斥、沒有耐心等,而這種行爲很容易最終導致兩人之間的溝通變成一場“戰爭”,以大人的歇斯底里和孩子的大聲哭鬧而告終。

這主要是因爲家長在事情發生時,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也沒有耐心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溝通,或者去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真正動機。也忽略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冷靜、正式和理性的談話與歇斯底里的大喊相比,顯然前者更容易接受。

其實情緒時一種具有極強感染性的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家長如果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暴躁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孩子也很容易變得沒有耐心,甚至會影響到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正常交流。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家長一定要指出孩子好的地方,給予肯定,然後再以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指出孩子的問題,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提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讓孩子明確自己的闡述,將交流的重點放於如何在今後避免同樣狀況,以及本次的狀況該如何挽救,而非一味指責。

缺乏正面肯定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的孩子相比總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也會因爲自己說了孩子孩子還不聽而感到焦慮。也就是說家長往往關注的重心都在於孩子哪做的不好,該如何去改掉這個所謂的不好,卻很少對孩子好的地方給出明確的肯定。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會或多或少的對孩子表現出指責、埋怨、批評等負面評價,卻忽略了自己的負面評價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明確的否定,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難再得到孩子的接納。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要發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即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只要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表示出願意改正,家長也要及時鼓勵,以中立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諒解與支持。

“對”孩子說話,是在告訴他要怎麼做,是要順從。

“和”孩子說話,是與孩子一起思考,尋求解決問題或改善情況的辦法。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