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男女雙方各自戴着面具,等到相處一段時間過後,原本真實的自己開始展示出來。下面是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1

在過往我在培訓的課程中,我總會提到面具理論,其實每個人都對待陌生人都有一層面具。

在剛開始的時候,男女雙方各自戴着面具,等到相處一段時間過後,雙方的面具開始脫落,原本真實的自己開始展示出來,而這時候,你才知道你們適不適合。

而情場高手呢?則是在一開始就將面具下的自己表現出來,同時並將自己的對她的預期降低,在第一次約會的時候,儘量表現差一點,但又不至於對方反感。

而後面,對方將慢慢的被這個情場高手所吸引,原因就是因爲情場高手錶現差,所以在未來的約會中在對方看來情場高手也就越來越好了。

怎麼樣才能將面具放下?首先,你需要習慣在人羣中將面具摘下,其次就是多點跟異性約會,在約會過程中,練習將自己面具放下,當你完全放下的時候,你的自我也會迴歸,而吸引力也將由此而增加。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在你放下面具之後,你足夠自我,在你自我的時候,實際上你就處於優勢,你可以引導她放下面具,但不能明說放下面具。通常在你放下面具的時候,你的吸引力會提升,通常在雙方放下面具之後,你們的氣氛及互動都會有質的提升。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你很難將你的面具放下,在你嘗試放下面具的時候,你會覺得不自然,你會感覺到害怕和焦慮。

同時會擔心你的表現會給自己以前苦苦塑造的美好印象造成負面影響,但別害怕,時間會讓他們重新習慣這個面具下的你。

但你需要記住,就算是面具下的你,也有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一天,也有讓自己更優秀的衝動!所以別覺得將面具放下等於將自己最噁心的一面給表現出來!

爲面具下最真實並優秀的自己,加油!

未來將會公開更多我在培訓課程中的經驗,關於面具理論,就分享到這裏!

祝你好運,康納!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2

說起“面具”,你會想到什麼?

爲什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表現會不同?每個人都有多個人格面具,在不同的場合會使用不同的面具。

爲什麼會出現心理問題?這是因爲面具用錯了,在不該出來的時候出來。

12 月21日,人格面具培訓班永康站在永康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開班啦!

來自永康市各界的20餘名心協會員參加,此次培訓由永康市心理衛生協會舉辦,邀請國際人格面具學院創始人、溫州市人民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勝進行專題培訓。

永康市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應美豔主持開班儀式,永康市心理衛生協會會長呂時華對本次人格面具培訓的背景進行簡要的說明。

呂時華會長回顧了永康三院臨牀心理科的創建和心理服務中心的發展歷程,以及與黃國勝老師的多年合作,並願意爲永康市心理衛生協會發展貢獻力量,爲大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培育專業化隊伍,服務永康人民的心理健康。

同時對學員管理、考勤制度提出要求,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培訓提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好地投入到永康市的社會心理服務中。

簡短的開班儀式後,學員們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並分享了此次學習的目的:有的想了解關於心理方面的知識;

有的爲了提升和拓展自我;有的爲了更好地覺察自己;有的希望學習人格面具並將其運用於心理諮詢中;也有慕名黃老師而來,希望學習有始有終。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第2張

隨後黃國勝老師開展了人格面具的專題培訓,對人格面具理論的由來、人格面具的分類、轉化,作用,使用,以及人格面具與心理障礙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

期間還穿插了情景互動,學員們隨着黃老師一個又一個場景的講述,各自本真演繹、切換,將理論和形象的表演結合,增加了對人格面具形成和使用的瞭解。

學員收穫:

“第一堂的人格面具課就讓人記憶尤深。複雜的心理狀況由簡單易懂的語言概括描述出來,聽着聽着就入了心。”

“黃老師的課生動易懂,精分理論信手拈來;個案舉例,穿插情景互動有趣。”

“第一堂課就讓我深刻地自我覺察。人是需要面具的,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會讓合適的面具熠熠生輝!”

“收穫滿當當。期待下一次的課程。”

培訓會後,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願意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參與今後的學習,更好地爲永康市的心理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3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種人格理論,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類:類型理論,特質理論,結構理論。

1、類型理論

爲了區分不同的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人分爲兩類,如內向型和外向型、理智型和情感型、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享樂主義和浪漫主義、勇士和懦夫、君子和小人、揮霍者和吝嗇鬼等。

內向和外向是榮格提出的,應用廣泛,幾乎是婦孺皆知,但與一般人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榮格所說的內向和外向不僅僅是合羣不合羣,而是“力比多”能量投注的方向,指向自己的是內向,指向他人和外界的是外向。

內向的人重精神,外向的人重物質。因此,唯心主義哲學家是內向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是外向的。榮格寫過一本書,叫《性格類型學》,廣泛討論了各個領域的兩種類型。

比二分法複雜一些的是三分法,就是把性格分爲三種類型,如理智型、情感型、意志型,或者頭型、胸型、腹型。

一般認爲,理智是頭腦的功能,頭腦發達的人往往比較理智,擅長邏輯分析,喜歡思考,情感比較淡漠,適合當科學家。情感定位在胸部,因爲心情緊張的時候會心跳加快、呼吸困難。

情感型的人感情豐富,情緒變化大,表現誇張,行爲容易受情緒控制,比較適合當藝術家。

意志是比理智更高級的功能,但是,一直以來都被定位在腹部,認爲與身體關係密切,是心理活動的源動力,相當於精神分析學派所說的“力比多”。

意志型的人行動力強,做事風風火火,很有魄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比較實幹,適合當領導、老闆,也是很好的員工。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第3張

霍妮按人際關係模式把人分爲三種:謙卑型、報復型、迴避型。謙卑型的人對人友好,想跟所有的人搞好關係,想得到所有的'人的愛,因此常常委曲求全、討好別人;

報復型的人總覺得別人對他不友好,充滿敵意,隨時準備報復別人,所以人際關係不好,經常跟身邊的人發生衝突;迴避型的人情感淡漠,離羣索居。

霍妮的三分法和傳統的三分法沒有對應關係。

希波克拉底主張四分法,按“體液”比例的不同把人分爲四種氣質,即多血質(血液)、粘液質(粘液)、膽汁質(黃膽汁)、憂鬱質(黑膽汁)。

多血質的人活潑好多,能說會道,交際甚廣,興趣變化快,適應能力強;粘液質的人老實忠厚,吃苦耐勞;

膽汁質的人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精力充沛,但忠心耿耿,很講義氣;憂鬱質的人敏感多疑,多愁善感,思維悲觀,容易疲勞,神經很脆弱。

榮格還根據何種心理機能佔優勢,把人分爲感覺型、直覺型、思維型、情感型。這四種類型與內外向相結合,就產生了八種“心理類型”。

布里格斯和邁爾斯在此基礎上把人格分爲十六種類型(MBTI)。中醫則根據五行學說把人的性格分爲金型、木型、水型、火型、土型。

現在流行“九型人格”,就是把人分爲:1號完美主義者、2號給予者、3號實幹者、4號悲情浪漫者、5號觀察者、6號懷疑論者、7號享樂主義者、8號保護者、9號調停者。

3號實幹者、6號懷疑論者和9號調停者是核心性格,分別對應於霍妮的謙卑型、迴避型和報復型。其它性格都是這三種性格的細化。

把人分爲兩類或十類,都是遠遠不夠的。同一種性格的人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別,把他們歸爲一類,就抹殺了他們的個性。這是類型學的不足之處。

另外,從理論上講,一個人如果屬於某種類型,就不能同時屬於另一種類型,例如,一個人如果是男的就不能同時是女的,是孩子就不能同時是成人。

但是,在性格方面,絕大多數人都是同時符合兩種甚至多種性格,也就是所謂的“混合型性格”。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的人都是混合型性格,只是不同的性格所佔的比重不同而已,例如理智型佔30%、情感型佔50%、意志型佔20%,或者謙卑型佔60%、報復型佔10%、迴避型佔30%。

如果是六分法、八分法、九分法或十分法,通常採用“兩點評價”或“三點評價”,也就是用佔比重最高的兩種或三種性格來概括。這實際上已經是特質理論了。

2、特質理論

特質理論認爲,人們的性格可以用幾個“特質”、特徵、因素或維度來描述。最簡單的是用一個特徵,例如內外向或外向性,表示一個人很外向、不太外向或不外向(也就是內向)。

艾森克用三個維度解釋人的性格,它們是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其中,內外向(即外向性)和神經質(即情緒不穩定)兩個維度可以解釋古老的氣質學說。

多血質是外向、穩定,粘液質是內向、穩定,膽汁質是外向、不穩定,憂鬱質是內向、不穩定。

用兩三個特質解釋性格顯然是不夠的,卡特爾用了16個因子(16PF),好象又太多了。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用五個因子剛剛好,它們是:神經質(N)、內外向(E)、開放性(O)、宜人性或隨和性(A)、謹慎性或盡責性(C),稱爲“大五人格”。

英文縮寫是NEO(意思是“新”)或OCEAN(意思是“海洋”,包羅萬象)。

特質理論有三種:

(1)理論型,以艾森克爲例,先設定有哪些性格因素,然後根據這些因素去編制量表;

(2)經驗型,以MMPI爲例,找出心理病人或人格障礙者的答卷特點,以此作爲一個維度;

(3)分析型,以卡特爾爲例,用數學的方法進行因素分析,把相關性比較高的條目歸爲一類,組成一個因子。大五人格理論是三者的完美結合。

目前還流行一種“三維人格”,認爲性格是由三個獨立的維度構成的,它們分別對應於腦內的三種神經遞質,即多巴胺、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

多巴胺是與內驅力或“力比多”有關的物質,增多引起興奮、放縱,減少引起刻板、拘束;五羥色胺是一種保護性和抑制性的物質,增多可以止痛,還會抑制性慾和食慾,減少引起焦慮;

去甲腎上腺素是一種興奮性的物質,增多可以引起大腦和身體的興奮,提高應急能力,減少引起抑制、壓抑和抑鬱。

3、結構理論

“混合型性格”一詞有兩層含義:

(1)介於兩種或幾種性格之間,各種性格都沾一點邊,但不典型,無法清晰地歸入某一類型;

(2)同時具有兩種或幾種性格,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不同的性格類型,也稱“雙重性格”或“多重性格”。

例如,有的人對朋友的事非常熱心,朋友遇到困難,他會傾力相助,隨叫隨到,可是,自己家裏的事,他卻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家人的提醒和嘮叨都不起作用;

有的人對別人很寬容,很理解,很有禮貌,對自己的家人卻非常挑剔,怎麼看都不順眼,說話總是惡聲惡氣;

有的人在外面叱吒風雲,像個凶神惡煞,人人敬畏,在家裏卻像一隻小綿羊,被老婆孩子呼來喚去;

有的人在公共場合縮手縮腳,在朋友面前卻能談笑風生;有的人跟朋友有說不完的話,跟家人卻難以溝通;有的人平時一本正經,喝了一點酒就變得非常風趣、詼諧。

多重性格的存在說明人格是由不同的“部分”構成的。弗洛伊德把這些部分稱爲本我、自我、超我。

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本我相當於人的動物性。自我是從本我中發展出來的,其作用是適應環境,以便更好地滿足本我的需要。超我是社會規範,通過父母被內化,以便從內部約束本我。

榮格把人的心理活動分爲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由原型構成,與心理有關的原型主要有六個:自我,自性,阿尼姆斯,阿尼瑪,人格面具,陰影。

自我是意識的中心,自性是整個人格的中心。阿尼姆斯是女人的男性靈魂,阿尼瑪是男人的女性靈魂,人格面具是人的社會性,陰影是人的動物性。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第4張

伯恩把弗洛伊德的理論通俗化,把本我稱爲“兒童狀態”,把自我稱爲“成人狀態”,把超我稱爲“父母狀態”。個體經常會在三種狀態中切換,表現出不同的行爲和風格。

客體關係理論認爲人格是由自體表象(簡稱自體)和客體表象(也叫內在客體)構成的,自體表象和客體表象又有很多種,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

科恩伯格列舉了十對自體表象和客體表象:

培訓課程資料之面具理論 第5張

與此類似,戈特曼認爲內在的部分有七個:司令克里斯托弗,哨兵卡洛斯,能量總管凱蒂,好色之徒達林,築巢鳥謝爾比,開心果彼得,探險者梅里爾。

薩提亞也給這些“個性部分”命了名,分別稱之爲:佛祖,愛因斯坦,夢露,史努比,尼克松,撒旦。

施沃茨的“內在家庭系統”理論把一個人想象成一個家庭,裏面有放逐者、保護者、管理者、消防員。

戈特曼的理論是潘克塞普“情緒指令系統”理論的通俗版。潘克塞普是神經學家,他發現人腦中存在七個情緒指令系統,它們分別是:競爭、好奇、性、飲食和睡眠、娛樂、防禦、利他。

早在弗洛伊德之前,讓內就用“解離”解釋癔症的發病機制,而弗洛伊德是用“壓抑”解釋的。弗洛伊德的理論後來成爲主流,讓內被人漸漸淡忘。

用自體心理學的術語,解離就是垂直分裂,壓抑就是水平分裂。垂直分裂比水平分裂更普遍,自戀性行爲障礙基本上都是垂直分裂的結果。

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重自體”的概念,認爲自體不是一個,而是許多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自體是不一樣的。現代認知神經科學也證實了這一點。

自體心理學的後繼者利希騰伯格區分了五種動機系統:生理(飲食和睡眠),依戀,探索和自信,對抗和迴避,感官和性,與潘克塞普的情緒指令系統大同小異。

人格面具理論認爲,人格是由人格面具構成的,每個人都有很多人格面具,人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從事不同的活動、扮演不同的角色時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也屬於結構理論。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