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媽媽,我要最便宜的那個吧”——原生家庭不能忽視的問題

“媽媽,我要最便宜的那個吧”——原生家庭不能忽視的問題

來源:時髦谷    閱讀: 4.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潿洲島失聯女孩遺書“花錢就是吸血”——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文章,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喚醒父母和子女能夠認真審視自己,學會主動善意地瞭解對方真實的內心世界。

“媽媽,我要最便宜的那個吧”——原生家庭不能忽視的問題

網友的留言有幾十條,其中一個媽媽的留言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所以決定將以這個留言故事作爲載體,討論原生家庭中孩子做出某種特定行爲的原因。

我帶孩子去超市買畫紙,他看到了旁邊貨架上面的旅行棋,我問他會玩嗎?他說會的,和同學一起玩過。我說那你挑一個,他說那我們要一個便宜的吧,我說價格相差不大,你喜歡哪個就拿哪個吧!最終他挑了一個最便宜的。這大半天我心裏一直都有個疙瘩。

說實話,小時候的我就是留言媽媽口中的“挑便宜東西買的孩子”。

孩子的行爲直接反應了他的內心世界;孩子的選擇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

爲什麼孩子會挑便宜的東西買呢?除了買東西時的行爲,孩子還有其他類似的行爲麼?不同家庭的孩子或許有的存在類似的行爲,或許有的孩子不會存在。

行爲背後的原因分析

以上面的故事爲例,孩子做出這種行爲選擇背後的原因可以分爲兩種:

1、主動選擇

主動選擇,不同於被迫,說明孩子主觀上是樂意、情願做出這種選擇。具體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分析:

(1)孩子內心深知父母的辛勞,主動情願地放棄自己的需求

父母也許從來沒有向孩子抱怨過養家的艱辛,但是細心的孩子會從父母每天早出晚歸,憔悴疲憊的面容上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懂事的孩子深知父母的不易,所以在做出選擇時會優先考慮家庭的經濟能力。

(2)性價比考慮:便宜的東西並不比貴的質量差

當能夠滿足孩子需要的功能時,孩子選擇了一個價格最低的商品,這是基於性價比的考慮,說明孩子比較理性。

2、被動接受

被動接受,表示在主觀上其實是拒絕的,但是不敢表明自己拒絕的態度,最終只好接受。具體有以下2種原因:

(1)父母日常的行爲使孩子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日常的行爲一貫如此,可能是因爲父母是從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過來的,深知掙錢的不易,所以在花錢時忍不住哪個便宜買哪個。

老人們常說:“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看到父母是這樣做的,當面臨自己做選擇時,即時自己內心想要的是稍微貴一些且質量可能也更好些的商品時,爲了與父母保持一致,他們也會默默放棄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劇中喬英子對媽媽宋倩的喜惡了入指掌,所有媽媽不喜歡的,她堅決不敢在媽媽面前表現出來。

(2)抑制自己的真實需求,討好父母

壓抑自己的真實訴求,做出父母最喜歡的選擇,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014年亞馬遜暢銷小說榜首《無聲的告白》,書中女主公莉迪亞因爲擔心媽媽再度離家遠去,所以她做所有的決策都以媽媽喜歡爲前提。爲了媽媽開心,她寧願放棄自己的理想,選擇媽媽喜歡但自己毫無興趣的醫學。

並且在她努力的掩飾下,媽媽從沒懷疑過莉迪亞的學醫態度,並且媽媽爲了讓莉迪亞順利學醫,讓家裏所有人爲莉迪亞的學習讓步。

然而,壓抑的太久,終究有爆發的可能,莉迪亞最終走向了湖中心,以死掙脫了現實的束縛。

從小時候看未來

人們常說:“從小看大”。誠然,孩子現在的行爲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反映出他們之後的表現。

1、主動選擇的孩子更陽光

(1)感恩、自制力強

那些幼年時深知父母不易的孩子,長大後更知道感恩。不管是對父母,還是對帶幫助自己的他人、社會,這樣的孩子會始終保持一顆感恩之心。

並且,因爲深知每個人都不容易,他們更懂得剋制自己,不會對別人提過分的需求。但是剋制不等於壓制,爲了讓身邊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會更努力創造財富,實現價值。

(2)理性思維

懂得考慮性價比的孩子,從小就擁有較強的理性思維。這種理性思維會伴隨着他們的成長,當他們在做決策時會充分考慮投入產出比,三思而行。

2、被動接受的孩子讓人憂

(1)“差不多先生”

從小缺乏正確消費觀引導的孩子,即時有了一定的財富,可能也不知道如何明確合理地安排支出。

雖然便宜不一定代表不好,但是,因爲從小養成的便宜消費習慣,變成“差不多先生”,差不多的生活,差不多的消費,缺乏足夠的動力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

(2)走向兩種極端

從小就不敢表達自己真實需求的孩子後,長大後容易陷入2種極端。

第一種:報復性滿足

一般而言,報復性滿足,主要表現在物質上:以前想吃沒有吃到的東西一定要嘗一遍;以前想玩沒有玩成的遊戲一定要打過癮;以前想要的玩具,即時過了玩的年齡,也要買回來…...

然而,報復性滿足後,內心並不會迴歸真正的平靜。

常言道:“在什麼樣的年齡就該做什麼樣的事”。過了那個時間,即時失去的東西回來,也不再是最初的記憶了。

第二種: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以讓周圍的人開心爲前提,他們會可以忽視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因爲,只要身邊的人開心,他們寧願無所謂自己的樂趣。然而,當有關乎自己利益的時刻到來時,他們多半也不會爲自己爭取。

亡羊補牢,未爲晚也

瞭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及可能的影響後,該怎麼正確的引導孩子呢?

不管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父母首先要了解並關注孩子的真實需求。

1、主動選擇,孩子已經走在了起跑線前列

對於主動選擇的孩子,其心智的成熟度已經走在了同齡人前面。

(1)滿足孩子基礎需求

針對心疼父母,主動放棄需求的孩子,在花錢方面一般都比較敏感,尤其容易過分省錢,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基礎需求滿足情況。

記得朋友小言向我講過她的一個故事:小時後,家裏特窮,寒冬臘月,早晨4點起牀跟父親起牀去菜地挖菜,6點去集市賣菜。一天賣完菜後,父親將一張50元的鈔票遞給了她,讓她放學後去給自己買雙棉鞋。

當她放學後來到鞋店時,突然發現錢不見了。焦急地她翻邊了所有的口袋也沒找着,她說當時她相死的心都有了,因爲那50元相當於她和父親賣一週菜的收入。

她哭着回了家,父親問她怎麼回事。她哭的上氣不接下氣,說:“錢丟了,鞋沒買成。”她原本以爲父親會狠狠地痛斥她一頓。

然而,父親並沒有說什麼,轉身去了隔壁叔叔家借了50元,然後遞給她,說:“沒事兒,丟了咱再掙。天冷了,鞋你一定得買,不然你的腳會凍傷的。”

小言講起這個故事時,眼睛裏泛着淚花,她很感激父親的理解與包容。從那以後,她更加努力地學習,立志走出農門,讓父母過上幸福生活。最終,她也做到了。

(2)分場合感性鼓勵

從小就具有理性思維的孩子,做事比較有條理有章法。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時比較讓人放心的。然而,如果能夠在某些場合進行一些感性方面的鼓勵,培養孩子理性、感性張弛有度,對孩子發展應該會更有進益。

2、被動選擇,正確引導後未來仍可期

雖然被動選擇反映了一些我們不願意出現的問題,但是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針對被動選擇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溝通。因爲,父母多年的消費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來的,但是父母要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念。同時父母要在以後的消費過程中,特別是有孩子在場的消費場合能夠以身作則。

抑制自身需求,討好型的孩子一般心思比較敏感。首先,父母需要清楚孩子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

是否因爲自己平常對於孩子過於嚴肅?是否因爲自己經常在孩子面前炫耀別家的孩子?是否因爲自己從未主動關注過孩子的需求,總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是否自己曾經對孩子有親情綁架的行爲?…….

當明確原因後,然後開誠佈公地跟孩子溝通,注意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營造良好、輕鬆地溝通氛圍。

綜上所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有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我們要站在一個守夜人的角度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換位思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