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食 >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宵改名爲湯圓是因爲1913年元旦袁世凱登基稱帝前,北京警視廳通令全市賣元宵者強行更改的。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1

一、元宵的來歷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元宵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昭王所命名。當時楚昭王橫渡長江,在江面上發現了一種外白內紅的食物。楚昭王品嚐之後,發現該食物味道十分鮮美。

於是,楚昭王向孔子諮詢這是何物,孔子回答道:此乃萍實也,得之主復興之兆。楚昭王爲了銘記“復興”大業,便命人按照“萍實”的模樣,仿造其口味製作食物,並將其稱爲“元宵”。

楚昭王吃“萍實”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也就將這一天稱爲“元宵節”。

二、元宵的發展歷程

元宵節吃元宵固然重要,但人們也並非只吃元宵,還會吃一些其他的食物。在南北朝時期,有一種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者豆粥,這種食物多用於祭祀,少有人進食。

雖說算不上是元宵節必須吃的食物,也算得上當時必不可少的禮儀。再到唐朝時期,出現了一種名叫“油”的食物,鄭望之在《膳夫錄》中曾寫道:汴中節食,上元油。

同時在宋朝時期的古籍中也有相關記載,比如《歲時雜記》中的“上元節食焦最盛且久”。由此可見,唐宋時期人們都會在元宵節食用“油”這種食物。“油”到底是什麼食物呢?在古籍中也有相關記載。

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炸元宵”,這種食物起源於唐宋時期,經過一千餘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極具地方特色。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
  

不同地區的製作方法都不盡相同,比如廣東省,就有番禺的“通心煎堆”,東蕪的“碌堆”,以及九江的“煎堆”等等。雖說經過上千年的發展,但是依舊留存有唐宋時期的風格。

宋朝後期,民間更是出現了“浮圓子”的食物,它的體積很小,漂浮於水面之上。後世人將其稱爲“元宵”,一些生意人還把它稱爲“元寶”,取招財進寶之意。

“浮圓子”其實就是小型的糯米糰子,現在也有很多人十分鐘愛這種食物。

到了明朝時期,人們就將這種糯米糰子統一稱爲“元宵”。就是用糯米麪爲皮,以芝麻、核桃仁、紅糖、白糖等爲餡料製作而成。

康熙年間,御膳房有一種名爲“八寶元宵”的食物,這種元宵更是深得朝臣們的喜愛。孔尚任曾以“紫雲茶社斟甘露,八寶元宵效內做”來形容這八寶元宵。

當時北京城內也有很多製作元宵的高手,馬思遠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元宵的由來以及後期的發展都有跡可循。

三、“元宵”爲何改叫“湯圓”

“元宵”和“湯圓”的實質其實相差並不大,只不過製作方法略微有點差異。如今北方地區更偏向於“元宵”這個稱呼,而南方地區則更喜歡稱之爲“湯圓”。

其實“元宵”改叫“湯圓”, 和民國時期的一位歷史人物有關,這個人想必大家都比較瞭解,他就是袁世凱。

民國時期,袁世凱曾任大總統,甚至妄圖復辟帝制。國人自古以來做任何事情都想圖個吉利,古時候很多皇帝的名諱就是普通百姓應該避諱的字眼。

而“元宵”諧音爲“袁消”,這對於袁世凱而言,並不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於是袁世凱便下令,將“元宵”改爲“湯圓”。

袁世凱獨裁專橫,不得民心,人們甚至還編寫民謠諷刺袁世凱,比如這句“大總統,洪憲年,正月十五賣湯圓”。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2

元宵節的圓子爲何叫“元宵”

元宵節的代表食物“圓子”爲何叫“元宵”呢?從它的名稱,就容易讓人產生食物和節日名稱相應和的聯想。也有些人說北方人叫“元宵”,南方人叫“湯圓”。真是如此嗎?

乾隆皇帝和羣臣的《元宵聯句》有“題注”點出“元宵”的名稱來歷:“浮圓子,都人以元宵節食之,遂名元宵。”就說北京都城人家在元宵節浮圓子(煮湯圓)來吃,於是就把圓子叫成“元宵”了。

吃過“元宵”的人都知道“元宵”是有餡的,這和冬至紅白湯圓不一樣。清末民初杭州人徐珂的《清稗類鈔》寫了區分的方法,簡單地說,“有餡的叫元宵,無餡的叫實心湯圓”。

《清稗類鈔》這樣描述元宵和湯圓的叫法、作法:“湯圓,一曰湯糰。北人謂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黃曆正月十五日晚)必食之也。然實常年有之。屑米爲粉以制之。粉入水,沉澱之使滑而製成者,爲掛粉湯圓,有甜鹹各餡,亦有無餡者,曰實心湯圓。”

徐珂說,湯圓也叫湯糰,一年都頭都有,特別在正月十五夜人們都要吃這一味,所以在北方就稱湯圓叫“元宵”了。它是“屑米爲粉”,就是用米的細粉做成的(也有碾米漿再壓幹做成的),入水變得很滑潤;

裏頭有無餡和有餡兩種,無餡的叫實心湯圓,有餡的餡料也有甜有鹹,當時叫掛粉湯圓。甜的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元宵”。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燈節》說元宵日“市賣食物,乾鮮俱備用,而以元宵爲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那時代,元宵節的代表美食已經是非“元宵”莫屬了。

元宵節爲什麼又叫湯圓 第2張
  

雖然說,湯圓叫“元宵”的說法起源於北京,但是在南方一帶早也濡染了這種叫法。遠在大陸南方海角天隅的臺灣也把湯圓叫“元宵”。晚清時,臺灣府人連雅堂(連橫)的《雅言》有一條記載:上元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是“供祭之物”。可見那時即使在中國最南方的臺灣都把元宵節的祭品——湯圓叫“元宵”了。

追溯吃“元宵”的節俗

往上溯源,我們來探一探吃“元宵”的'節俗起源。南宋丞相周必大(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晚號平園老叟)說:“因元宵煮圓子,因呼圓子爲‘元宵’。”(《平園續稿》) 我們知道南宋的版圖已經失去了北京,

侷促在中國東南方,可見元宵節吃“元宵”,這種習俗約在南宋就有了。由此看來,不管是在北方或南方,約在九百年前,圓子就有了“元宵”的稱號,和元宵節聯名了——元宵的好滋味與元宵節的歡樂攜手了。

南宋 · 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 前輩似未嘗賦此作間成四韻》說元宵“珠浮濁水中”,象徵事事圓滿,在人們的心中,即使是在烏雲天,元宵就像是烏雲裏的燦星,帶給人美好的希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