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

來源:時髦谷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很多人都知道人際關係非常的重要,好的人際關係能在關鍵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但是很多人把人脈的作用看得太重,因此與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人脈的作用被誇大引起的問題。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1

我認識一個妹子,胸大腿長人美,工作起來還拼得不要命,早年做過牛逼媒體的記者,採訪過一衆大咖;後來轉行做公關,每天打交道的,依然不是明星就是那些在我們看來,出現在新聞標題和段子語錄裏的人物。

有天晚上,大家在一塊喝酒,喝到一半的時候,有位哥們問:姐兒啊,你朋友圈裏,最有錢的人是誰?

妹子想了想說:馬雲?

大家一陣驚呼:WHAT?我們只能在微博評論裏叫爸爸,你居然有他的朋友圈?

妹子笑了笑:馬雲在我的朋友圈也沒什麼用啊,我們好早之前因爲一次採訪互加的微信,這麼多年過去了,一句話都沒說過。

哥們問:不能平時有事沒事說個話嗎?

妹子問:如果馬雲在你朋友圈裏,你覺得能和他說什麼呢?

一時間衆人靜默無語。

一起回去的時候,妹子跟我說:講真,朋友圈裏的人再牛逼,跟你都沒啥關係,你們根本不是一個層次裏的人。我朋友圈很多明星和老闆們,除非有正式的工作需要交接,幾乎沒有任何私交,只有當你自己跟人家混到差不多的水平了,能平等對話,互相給對方提供資源和人脈,你的精神境界跟人家能聊到一塊去,不然,人家根本不會浪費時間跟你打交道。

所謂人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社會價值的等價交換,它只發生在兩個資源平等,利益訴求一致的人之間。

你有大筆資金,我有一個能投資回報率百分之多少以上的項目,我們認識一下,能夠讓雙方都能得到更大利益。這才叫做有用的人脈。

而很多年輕人理解的,今天在某次分享論壇上加了一個互聯網大神的微信,有機會問問他能不能幫我投個簡歷,事實上,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誰。

那不叫人脈,那叫做攀附和利用。大多時候還會被各種敷衍掉,人家跟你沒有半點交情,憑什麼無緣無故幫你呢?

有太多人,迷信人脈的作用,恨不得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如何認識有用的人”身上。

可是,如果你跟人打交道,只想着對方對自己有沒有用,那麼首先,自己也得成爲一個對對方有用的人,否則,這段關係就很難維持下去。

當你還是一個小透明,沒啥資深的背景和有用的資源值得讓人跟你交換的時候,加了大神的微信,除了在朋友圈裏給人點個贊,什麼都做不了。

人脈的作用被誇大2

現代社會是否誇大了人際關係的的重要性?

關於現代社會對於人際關係的態度,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一下:

首先,介紹一下背景哈。因爲我本人也曾經感受到過跟題主相同的感覺,平時在生活中周圍的同學同事會很積極地參與一些社交活動,參加一些酒會或者交流會,爲的就是能夠多積攢一些人脈,以備不時之需。但等到我正在參與到這種社交活動中時,發現好像大家談的話題只有生活上的一些瑣事,還有就是少數的共同話題,對於一些深入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從不觸及,所以也覺得很驚訝,爲什麼如此沒有深度的交流會被提倡而且流行呢?我們真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積累人脈嗎?

後來,我帶着疑問去翻閱了一些書籍還有問了一些過來人,他們的答覆是這樣的。

有一個做新媒體的朋友是這樣說的:當你去一個交流會或者舞會的時候,當然不要想通過見一次面就能夠將你對面的人變成自己可以使用的社會資源&人脈,甚至是朋友,這是不現實的,因爲沒有人會相信一個有一面之緣的人。但是,當你通過跟很多人的接觸,你總會接觸到一些可以繼續交流下去的人,他們跟你的關係會不止於第一次的見面,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變成了你的潛在的人脈資源。因此,當你去社交的時候不應抱着第一次就交到朋友的期待去交流,更多的`時候你只是去打開一個機會,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則是後來應該努力的事情。

我感覺這個觀點還是很能說服我的,當然,後來我也在想,即使是這樣,那人際關係真的就對於我們的未來發展,對我們生活,對我們獲得幸福這麼重要嗎?

我的答案是:的確重要,但是或許被過於強調了。

首先,我先闡述一下爲什麼重要。

心理學上有兩個著名的人際關係理論:一個是沙利文的人格與人際關係理論,另一個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沙利文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人際關係是我們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劉翔平,1988)。我們對於自我人格的構建其實大部分來自於人際關係。起初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到後來上學後與同學的關係,再到進入社會與同事,伴侶的關係,這些大大小小的關係構成了我們人格的總和,在與他們的接觸中我們認識到了自己是誰,自己應該成爲什麼樣子。原來人們認爲,神經病是一種內在精神混亂導致的疾病,但沙利文認爲,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纔是導致神經病的重要原因。而且,人際關係作爲社會支持的一種形式,是人們緩衝壓力,抵禦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徑。由此,人們才越來越關注人際關係對於一個人正常行爲和生活的重要性。而相比沙利文只關注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的理論而言,馬斯洛提倡的是一種積極的人本主義的思想。馬斯洛認爲,一個人最高的人格狀態是自我實現,即個人能夠在現實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而自我實現的十五個基本特徵中,就包含有人際關係和諧(宋倩,2014)。因此,馬斯洛認爲,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就自己,實現一番事業,人際關係的和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但是,一個人僅僅擁有和諧甚至極其有利的人際關係就可以做到自我實現嗎?

不是的。人際關係只是一枚硬幣的一個正面,而反面上則刻着“獨處”兩個字。這也是我爲什麼認爲人際關係被過分強調的原因。

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爲例,在自我實現者的十五個基本特徵中,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徵,叫“獨處需要”(胡海鑫,2013)。這裏的獨處是指,一個人自己的意識與他人的意識不發生聯結,無論一個人是否空間上遠離人羣。

關於獨處的研究指出,獨處是一種積極的,具有潛在價值的人類經驗,具有認知和情緒兩方面的功能。在認知上,獨處的舒適程度與生活的幸福感及滿意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當人在自己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感到越舒服,那麼他對於生活的評價就會越高。除此之外,獨處還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而在情緒上,Winnicott(1958)認爲獨處是個體情緒成熟的重要指標,即一個人如果能夠很好的和自己相處,那麼他在情緒控制管理的能力不會太差。而且,獨處還是降低負面情緒,提高自尊的有效途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關於獨處和創造力的研究發現,獨處有助於促進人的創造力的激發。

當然,獨處也分積極和消極兩面:一般我們談到獨處時都會想到一個詞叫“孤獨”。但孤獨其實僅僅只代表了獨處消極的一面。關於獨處的自我決定理論(Nicol,2005)認爲,一個人可以因爲低情感需求,不適應人際關係而選擇獨處,這是一種消極的獨處,而一個人也可以因爲自我修復的需要,獨立思考的需要而選擇獨處,這是一種積極的獨處。不同類型的獨處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消極的獨處與社交恐懼,迴避和焦慮有關,而積極的獨處則與自我悅納,成長有關。

有些人喜歡社交,有些人喜歡獨處。獨處偏好更像是人的一種人格,不同的人對於獨處的需求不同。但不置可否,獨處是人對自我進行消化,接納的重要途徑。

那麼關於強調關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弗洛姆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有這樣的論述:

人對於孤獨的逃避,會使得他們過於強調關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會使他們強迫自己進入一段並不如意的關係中。這段不健康的關係會束縛他們的自由,讓他們做一些出乎個人意願的事情。人們原本是爲了自由而進行社交,最後卻變成了逃避自由。

人際關係固然重要,是我們應對壓力,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但如果我們只看到了硬幣的一面,卻忘了另一面,往往會使人偏離自己原本的目的。我本人也見過很多因爲孤獨苟且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伴侶,他們往往對彼此並不滿意卻無法離開對方,而這種共生的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對於幸福的追尋。可悲的是,人是一種會“適應”的動物,當我們受傷時,我們會慢慢沒有這麼痛,不是因爲疼痛降低了,而是因爲我們習慣了;當我們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中呆了太久,就會忘記了它帶給我們的傷痛,看不見它原本不合理的,阻礙着我們的地方。

有時候,偶爾的不適感和迷茫恰好是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實現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