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和時代底蘊,中華民族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和本土人情,你瞭解的是否夠多,下面跟隨着我一起來看看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1

1、春節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的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臘月三十日,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掛旗、蒸年糕、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如今,漫長的歷史歲月已使春節成爲象徵中國人民團結、幸福、希望的傳統佳節

2、元宵節

每年中國農曆正月十五都是中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爲它的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

元宵習俗有賞花燈、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節

在春光明媚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要的節日就要數“清明節”了,時間在公曆的4月5日前後。它流行於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清明節俗活動有禁火寒食、掃墓踏青、插柳帶花、盪鞦韆、蹴鞠(踢球)、放風箏、拔河、打馬球等。清明這一節氣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掃墓等習俗,才形成節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掃墓或墓祭習俗。

4、、端午節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鬥百草、驅五毒,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5、七夕節

又叫乞巧節,少女節。相傳起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據《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爲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這種乞巧既是樂戲,也是希望心靈手巧和幸運的到來。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6、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按中國古代曆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相傳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代。唐太宗與羣臣歡度中秋時,手持吐蕃商人所獻圓餅,指着空中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即將胡餅分與羣臣共食,從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中秋節寄託了人們“花好月圓人團聚”的祈望。

7、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爲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薰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薰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2

首先先說一下是彝族的火把節

這個節日是這個少數民族的很隆重的節日,他們將這個節日看的和新年一樣的重要。在這個節日彝族的男男女女都會拿着用松木做成的火把,在村間或者是田地之間來回的活動,在活動的同時將一些的松香灑向火把。

在火把節,部落的人會集合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晚上大家集合在一起圍着火把跳舞唱歌,請一些樂隊奏樂來襯托這個節日的歡慶。大家在這個節日還會進行祭祀,祭祀祖先和天地,希望可以獲得它們的護佑,讓自己在來年有好的收成,體現了人們遵循自然規律,生活簡單幸福的特點。

另外介紹的是瑤族的達努節

在這個節日上有一項活動是不得不提一下的那就是打銅鼓,跳銅鼓舞。這種鼓有兩種分別是公銅鼓和母銅鼓,擊打的時候一共需要5個人一起來敲打,他們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打出令人感到震撼的鼓聲。

他們通過這種形式來表現出他們在耕作,勞動中的種種形式,這是一種很樸實的舞蹈,雖然沒有華麗的形式,但一樣優美。

再有就是在晚上的時候,他們會聚集在一起,跳他們部落獨有的舞蹈,在這個過程中青年男女會進行情話對話,有很多的`青年男女在這裏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第2張
  

還有就是鬥鳥,這個民族的很多人都養鳥訓鳥,在這一節日中大家都會將自己的最好的作品拿出來,經常爲了打敗對方的鳥都會爭的面紅耳赤,這是一個很刺激的遊戲。另外的活動還有賽弓箭,賽馬等等,在這裏小編就不再一一的去介紹了。

下面介紹一下白族的祭鳥節

這個節日是在白族少數民族民間十分盛行的慶祝節日,它的時間和清明節是在同一天的,在這一天他們會穿上他們正式的服裝 ,伴奏這歡慶的音樂大家集合在一起,一起唱他們自己創作的讚頌鳥類的歌曲。

通過這種種的讚頌的活動,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祈求在下一年可以有一個好的收成,家庭成員可以幸福安康。在這個節日上大家會圍繞着自己的山城唱歌,並將食物撒給那些鳥類。大家歡呼雀躍,身邊是各種各樣的鳥兒,顯得人與自然十分和諧的樣子,因此這個節日是一個當地很有意義的節日。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3

舊曆年的正月初一日

民間稱過年,爲區別於公曆元旦,後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過後,太原人就忙着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竈王,二十四日爲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

從這天以後,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

(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

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閤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爲虔誠。

介紹具有本地特色的節日風俗 第3張
  

清末以前

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爲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後僅在過年時於錢垛、錢櫃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

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天倉節之後。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

初八黃昏後祭星神,於院內點燈七盞,象徵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爲元宵佳節,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

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爲“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衆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