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很喜歡踢毽子,因爲踢毽子對人是有很多好處的,但是踢毽子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的,也是要講究一些方法,下面小編分享踢毽子的腳法介紹的相關文章,一起來看下吧。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1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

1、腳內側踢毽子

膝關節向外張,大腿向外轉動,稍有上擺,不要過大,髖和膝關節放鬆,小腿向上擺,踢毽時踝關節發力,腳放平,用內足弓部位踢球。

在運用上主要多用在傳接球方面,因此要想成爲一名出色的球員,無論是一傳手、二傳手或是攻球手,都必須熟練,穩定地掌握好腳內側球。

2、腳外側踢毽子

身體要微側,向體側用力踢小腿,注意勾腳尖,用腳的外側來踢毽子。要想獲得較底的託毽點,必須讓支撐腳做適當的彎曲,身體的重心還要放在支撐腳上。

3、腳背踢毽子

用腳背踢球,一般用正腳背,要注意繃腳尖和抖動腳腕發力擊球。此踢毽子的技術是相對其他基本技術中難度較大的一種,主要動作要求不但要快,還要求有一定的準度,一旦抖動腳腕發力擊球的節奏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完成踢毽的質量。

4、觸毽

在身體膝關節以上部位的踢毽子都叫觸毽。但又可以分爲大腿觸踢毽子,腹部觸踢毽子,胸部觸踢毽子,頭部觸踢毽子。大腿觸踢毽子時,要注意擡大腿迎毽子,放鬆小腿,用大腿正面前段擊毽。

腹部觸踢毽子,胸部觸踢毽子,頭部觸踢毽子,都要注意觸毽子時將腹部、胸部或頭部要稍微向前去主動迎接毽子,並控制毽子落在自己的前方,然後用腳將毽子踢出。

怎樣提高踢毽子的速度

選一個好的毽子

如果毽子的羽毛太長了,那麼毽子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就會大大的增加,從而影響了速度;如果羽毛過短,毽子就會發賊,不容易控制。因此建議大家買一個四鵝的毛毽(不要六根毛的)。

先練習踢穩毽

就是練到能連續踢八九十個都不掉。剛開始練的時候,可以踢得稍高,控制在頭的高度,支撐腳要隨着毽子的位置踢一下動一下,毽子要打在腳內側中間。

有了一定的基礎後

就可以減小踢毽子的力量,逐漸降低毽子飛行的高度,注意,要有意識地給毽子一個翻個的勁兒,這一點很關鍵,練會了你就是踢毽子的高手了。這時你踢毽子的高度爲30釐米左右,因爲踢得低所以速度快,如果練熟了,一分鐘100個左右沒問題。

踢毽子的好處

第一、放鬆全身心

踢毽子是一種能夠放鬆全身心地運動,踢毽子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這樣擁有一個歡快的節奏,能夠有效的令我們忘記煩躁的心情那個。這樣在無形之中增強了身體的活力和抗病能力。踢毽子無論什麼人都能夠一起玩,所以說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方式,所以能夠增強人與人質檢單的友誼,消除家人之間的代溝。

第二、提高新陳代謝

踢毽子是一種激烈的活動,在玩鬧的過程中,能夠對我們的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等等起到一個有效的促進作用。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體內的心肺功能,同時還能夠有效的促進食物消化和新陳代謝的作用。

第三、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踢毽子要求毽子踢起來然後接住,這就需要我們的動作迅速、體態柔和,想要達到這個效果必須大腦、眼睛、四肢等等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所以說,踢毽子能夠有效的鍛鍊我們的大腦、眼睛還有四肢的活動。長期如此,就能夠令我們體內的骨骼更加的堅實、視力更加、身體的協調性更好。踢毽子的時候能夠帶動身體很多關節的擺動,對於預防身體疾病低能的有着很好的效果。

第四、對慢性骨關節疾患的緩解作用

踢毽子是一項比速度、比耐力、比技術的運動,經常踢毽子可以調節人的眼、腦、神經、四肢,通過下肢踢、落、跳、挪、轉、磕、盤、拐等動作,使腳、腿、腰、頸、眼各部得到鍛鍊,發展速度、耐力、靈敏、反應、柔韌、彈跳、協調等素質。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2

踢毽子的腳法介紹 第2張

踢毽子有什麼好處?

毽子是一項良好的全身性運動,它不需要任何專門的場地和設備,運動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於培養人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有助於身體的全面發展,增強健康。

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爲主,功夫在腳上。錛、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騙腿,前合後仰,在他人看來,就像欣賞跳舞。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爲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縫匠飢膕飢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鍊;而錛、磕、落等,足背飢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至於花毽兒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像“霧裏看花”、“蘇秦背劍”、“倒掛紫金冠”、“外磕還龍”、“朝天一炷香”等等,頭頂、後背、腳跟、腳面等部位,毽子上滾下翻,滴溜兒亂轉。這時,腰飢髖飢臀肌,甚至胸飢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枝大量開放,下肢血流的動力性平衡得到維持。

踢毽子既增強了肌肉、骨骼的運動功能,又有效地預防了一些血液迴流障礙性疾病,尤其是辦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

踢毽子時,隨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關節屈伸有節、有度,椎體的深、淺層肌及頸前、頸後肌等一張一弛的功能鍛鍊,避免了椎關節的僵化,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預防了頸椎病,修整了腰肢體態。踢毽兒時雙上肢有節律地擺動,運動了肩、背部肌肉、關節,對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踢毽子還可以防治“亞健康”狀態。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間完成踢的動作,技術到位,動作準確,毽子才能遂心着意。大腦皮層勢必建立起新的興奮竈,轉移思維,“換換腦子”。對於調節高級神經活動、化解心理壓力十分有益。

踢毽子的技巧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盤、拐、繃、蹬”四種,用腳內側踢爲“盤”,用腳外側踢爲“拐”,用腳面踢爲“繃”,用腳掌踢爲“蹬”,用腳趾踢爲“挑”,用腳後跟踢爲“磕”等。

1、直踢/蹦踢:用腳面在身體前方或側面踢。

2、內踢/盤踢:用腳內側在身體前方或側面踢。

3、膝擊/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彎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擊毽。

4、外踢/拐踢:小腿向同側身體側後方彎起,用腳外側或腳後跟在身體側面或側後方踢。

5、叉踢/抹子:一隻腳不離地,另一隻腳從背後繞至前腿外側用腳內側或腳心踢。

6、倒勾/倒勾:背對毽子即將運行的方向,在身體前上方用腳面向身後踢。

7、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隻腳不離地,另一隻腳向身後彎曲用腳心踢。

8、踹毽/踏毽:在身體前方、側面或身後用腳心或腳外側踢。

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躍動作。跳躍動作比一般動作的難度加大。對跳躍動作是指換腿做出對稱的跳躍動作,難度就更大。

9、跳直踢:一條腿向前提起離地,另一條腿單腿起跳騰空,後離地腿在身體前方用腳面直踢並先落地。

10、跳叉踢/單飛燕:一條腿向前彎曲提起,另一條腿單腿起跳騰空,然後用後離地的腿從背後繞至前腿外側用腳內側踢。

11、對跳直踢:在用一條腿完成跳直踢後,當毽子回落後,立即連續用另一條腿完成與第一次動作對稱的跳直踢。

12、對跳叉踢/雙飛燕:在一條腿完成跳叉踢之後,當毽子回落後,立即連續用另一條腿完成與第一次動作對稱的跳叉踢。

13、對跳跪踢/雙鴛鴦拐: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後,當毽子回落後,緊接着立即用另一隻腳外側完成與第一次動作對稱的跳跪踢。

14、跳跪踢/鴛鴦拐:雙腿同時蹬地起跳並向身後彎曲,用一隻腳的腳外側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一條腿先向前擡起離地,另一條腿向後蹬地起跳並向後彎曲,然後用後離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動作。

16、轉體踢:在一個動作完成之後,身體原地旋轉360度,然後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續下一踢毽動作。

17、對跳背踢/雙跳倒打、雙跳背毽:在用一隻腳完成跳背踢之後,立即用另一隻腳做出第2次跳背踢。

18、頭擊:用頭部的任何位置迎擊毽子並將毽子送出。

19、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將毽子的運動停止並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20、停毽/卸毽: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將毽子的運動停止並等待毽子自然下落。但對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動作有特殊規定,即不允許將手臂擡起後接觸毽子,否則將被視爲“手毽”而等同於毽子落地。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