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空間 >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來源:時髦谷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又叫心理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精神分析在心理服務界有着穩固的地位。那麼來看看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1

精神分析屬於心理學的一個技術流派,心理學包括很多技術,比如說短期治療,認知治療,行爲治療,薩提亞親子關係,催眠等.

精神分析是整個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正式開端,而弗洛伊德則是如今心理諮詢師們的鼻祖。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在心理服務界有着穩固的地位。日後,隨着行爲主義,人本主義及認知心理學的發展,精神分析在心理諮詢中的地位開始受到動搖,但這並不意味着精神分析的沒落。

由於每個流派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今的諮詢師們往往在吸取各種方法(精神分析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優點的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從而更好地爲人類心靈服務。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爲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爲和人際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爲與心理機能;

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爲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爲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爲。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奧地利醫學家S.弗洛伊德創建的治療神經症的一種方法。其理論的中心概念是無意識;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慾望和衝突被壓抑在無意識中仍影響着意識,並可表現爲神經症症狀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2

精神分析是一套與無意識心靈研究相關的理論和治療技術,它們共同構成了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該學科於19世紀90年代初由奧地利神經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建立,部分源於約瑟夫布魯爾和其他人的臨牀工作。

弗洛伊德於1896年首次使用精神分析(法語)這一術語。弗洛伊德將其視爲“最重要的作品”的Die Traumdeutung(夢的解釋)於1899年11月出現。

精神分析後來在不同的方向發展,主要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如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卡爾古斯塔夫榮,[a]和新弗洛伊德,如埃裏希弗洛姆,凱倫霍尼和哈里斯塔利沙。弗洛伊德爲他自己的思想學派保留了精神分析術語。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則包括:

個人的發展是由兒童早期經常被遺忘的事件決定的,而不僅僅是遺傳的特徵;

人類行爲和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植根於無意識的本能驅動;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第2張

企圖將這些驅動力納入意識中,會以防禦機制的形式引發抵抗,特別是鎮壓;

有意識和無意識材料之間的衝突可能導致精神障礙,如神經症,神經質特徵,焦慮和抑鬱;

無意識的物質可以在夢境和無意的行爲中找到,包括矯飾和舌頭滑動;

通過治療干預將這種物質帶入有意識的思維中,從無意識的影響中解放出來;

“精神分析過程的核心”是轉移,患者通過投射分析愛情,依賴和憤怒的感覺來重溫他們的嬰兒衝突。

在精神分析會議期間,通常持續50分鐘,理想情況下每週發生4-5次,

患者(“分析人員”)可能躺在沙發上,分析師經常坐在後面和視線之外。患者表達他或她的想法,包括自由聯想,幻想和夢想,分析師從中推斷導致患者症狀和性格問題的無意識衝突。通過分析這些衝突,包括解釋轉移和反移情(分析師對患者的感受),分析師面對患者的病理防禦,以幫助患者獲得洞察力。

精神分析是一個有爭議的學科,它作爲一門科學的有效性受到質疑。儘管如此,它在精神病學中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某些方面仍然比其他方面更強。

隨着循證醫學增加了認知行爲療法的使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從業人員的比例已經下降。[11]精神分析概念也廣泛用於治療領域之外,如精神分析文學批評,以及電影,童話和其他文化現象的分析。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3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髮展觀:

人格的結構

弗洛伊德認爲一個人的人格由三個層次的成分構成,即本我,自我,超我。個人行爲是三種成分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結果。

本我 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慾望組成,它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難接近的最基本的部分。本我由快樂原則支配,按快樂原則活動,它的目的在於最大限度的獲得快樂並減少痛苦。

自我 則介於本我與現實之間,它的作用是既要滿足本我的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壓抑本我的過分衝動。自我只能獲得爲外界和現實所許可的快樂,也保護個體不因本我的盲目衝動外泄而遭到傷害。自我是遵循現實原則活動的,它是有意識的理智的。

超我 是人格中的良心,理想方面,它代表社會的倫理道德,代表一個力求完美的維護者來監督自我的行動。超我遵循的是理想原則。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第3張

人格發展的階段

弗洛伊德認爲,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表現爲一種力量,即人們的普遍性精力,這種精力和力量被稱作“力比多”,力比多集中的某些身體部位就是機體獲得快感的'重要區域,力比多以特有的階段次序投射到這些區域,使它們依次成爲兒童的興奮中心,這就促成了相應人格發展階段

⑴ 口脣期(0-1歲)

性感區是口腔,父母應滿足兒童的基本需要,應及時餵奶而不應該過早斷奶,否則容易造成口腔人格,沒有得到滿足或滿足過度,力比多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

⑵ 肛門期(1-3歲)

力比多轉移到肛門部位,兒童在排便和控制排便時會產生快感,他們經常有一種被動的衝動。按照自己的意願排便是滿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

⑶ 性器期或生殖器期(3-6歲)

力比多轉移到生殖器部位,兒童從刺激生殖器得到快感,男孩會產生戀母情結。

⑷ 潛伏期(5~6-12歲)

力比多進入相對平靜的時期,這時期兒童典型特徵是對性缺乏興趣,男女之間界限分明,兒童主要與同性別夥伴玩耍,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青春期,超我進一步發展。

(5) 生殖期(12-20歲左右)

兒童在前一時期平靜下來的衝動與能量又重新活躍起來,對性的興趣劇增,這一階段個體的重要任務是擺脫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獨立生活,尋求同齡夥伴的友誼,試圖建立長期穩定的性關係。

心理分析理論和精神分析理論 第4張

二、埃裏克森的心理髮展理論

埃裏克森認爲,發展受到生物因素與文化、社會因素的影響,發展是克服危機的過程,人生可以分爲八階段,發展是克服危機的過程。人生可以分爲八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要的危機。

1. 嬰兒期(0-2歲) 信任對不信任

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着希望的實現。

2. 兒童早期(2-4歲) 自主對羞怯、疑慮

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着意志的實現。

3. 學前期或遊戲期(4-7歲)

主動對內疚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體驗着目的的實現。

4. 學齡期(7-12歲)

勤奮對自卑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着能力的實現。

5. 青年期 (12-18歲)

自我同一感對角色混亂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亂,體驗着忠實的實現。

6. 成年早期(18-35歲)

親密對孤獨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體驗着愛情的實現。

7. 成年中期(35-55~60歲)

繁殖感對停滯感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形成繁殖感,避免停滯感,體驗着關懷的實現。

8. 成年晚期或老年期(60-死亡)

完善感對悲觀失望心理髮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自我完善,避免失望,體驗着智慧的實現。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快訊
開心空間